新華社南寧3月9日電(記者 張周來)春回大地,我國最大的蔗糖生産基地廣西本榨季已臨近結束,尚未收割完畢的大片糖料蔗正按計劃抓緊砍收。隨著蔗農手起刀落,一根根甘蔗應聲倒下,然後在蔗農手中被去掉尾稍和葉片,最終裝上運蔗車源源不斷地送往附近糖廠。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蔗農韋紹正告訴記者,這些年種甘蔗賺了點錢,但最累、最怕的就是砍收甘蔗,因為甘蔗收割必須在規定時間裏完成,要全部靠人工一根根砍下來。關鍵時刻還經常請不到人,這幾年人工費用長得特別快。他説:“什麼時候有甘蔗收割機呢?就是出點錢我也願意!”
廣西糖業協會理事長農光介紹,作為全國最大的蔗糖生産基地,近年來廣西每年糖料蔗種植面積和蔗糖産量均佔全國60%以上,但這一産業最大的“心病”之一就是廣西糖業界夢寐以求的適合本地使用的甘蔗收割機尚未真正出現,導致甘蔗種植行業勞動強度大、生産效率低,蔗糖生産成本居高不下,行業市場競爭力不強。
業界人士告訴記者,人工收割甘蔗1人1天大概能砍收0.7-1噸左右,但記者目睹廣西引進的澳大利亞甘蔗聯合收割機在農場8小時能收割差不多280噸甘蔗,這相當於300人1天的工作量。記者從廣西農業部門了解到,目前廣西噸糖成本超過2600元,遠高於泰國、巴西、澳大利亞等主要産糖國,其中甘蔗種、砍、收、運人工費用佔了相當大 比例。
據廣西農業機械研究院總工程師莫建霖透露,大約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研發甘蔗收割機械,然而近40年來國産甘蔗收割機研發和應用並沒有取得顯著突破。“國外比較成熟的甘蔗聯合收割機並不適用中國的實際情況,”莫建霖説,“這主要與我國蔗區地形條件、生産體制、農藝條件等因素有著很大關係。”
莫建霖舉例説,我國蔗區地形60%以上屬於丘陵坡地,加上我國土地承包到戶後甘蔗生産多以戶為單位,廣西平均每戶蔗農種蔗約4.5畝,這種條件下國外在平坦連片大農場使用的甘蔗收割機在廣西就無法完全施展它的本領。
作為廣西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去年廣西甘蔗種植面積達1640萬畝,佔全國60%以上,上個榨季入廠糖料蔗5767萬噸。但去年國內多家農機生産企業參與的甘蔗機械化收割試驗示範,僅僅收割了1萬畝共4萬多噸甘蔗,這意味著廣西每年生産的5700多萬噸甘蔗基本上還是靠人工一根一根砍下來的。這對廣西2000多萬蔗農來説,勞動強度之大確實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