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離我們有多遠?
——專訪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 杜宇)我國綠色建築發展現狀如何?綠色建築的經濟效益怎樣評價?政府有哪些激勵政策……
針對這些問題,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2日舉行的第九屆國際綠色建築與節能大會上接受記者專訪,一一作答。
記者:當前我國綠色建築發展現狀如何?
仇保興:近五年,我國綠色建築幾乎是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向前發展,有的年份甚至增長兩到三倍。今年的國辦1號文件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國要發展超過10億平方米的綠色建築。屆時,我國的綠色建築將佔全球綠色建築的一半以上,綠色建築將承擔起全國減少碳排放主力軍的作用。
從我國前五年發展的趨勢來看,我們完全有能力超額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
記者:在推行綠色建築過程中,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仇保興:綠色建築已經駛上了快車道,速度越快我們越要冷靜分析綠色建築還有哪些缺陷要解決。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高成本的綠色技術實施並不十分理想,綠色物業脫節,比如有的綠色建築安裝有滴灌系統,但是人工澆水還在使用;少數綠色建築有雨水回收系統,但從未啟動過。另外,約20%常用的綠色建築節能設施,如外遮陽窗簾,因為有缺陷而沒有運行。
記者:一直以來建築質量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綠色建築發展速度很快,如何確保建築質量呢?
仇保興:要把住綠色建築質量關,首先,加強評價標識機構、專家、測評機構監管;第二,要對綠色建築的設計、建造、運行進行全過程的監測;第三,加強社會監督;第四,完善綠色建築的補貼和處罰機制。在補貼機制方面,綠色建築財政補貼要使業主和消費者能夠分享,具體可以通過財政補助、減免契稅、維修基金、物業費減免、直接兌付等方式。政府投資的綠色公益型建築要補貼給建設單位(業主),鼓勵業主主動要求進行綠色建築的設計和施工。第五,要培養綠色建築的物業管理。推進物業服務企業從低技術含量、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服務創新型轉變,構建綠色物業服務體系等。
記者:推行綠色建築,勢必增加成本,怎麼算這筆賬?
仇保興:據調查,我國綠色建築節能節水效果明顯,如太陽能熱水比例達到78%,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建築用電量的15.4%,平均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24.3%。經濟效益也十分突出,一般綠色建築項目在5到10年內均能收回綠色技術所帶來的成本增量。如果加上中央政府的補貼和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一般3年之內就可回收增量成本,綠色建築的經濟效益更加突出,從這個意義上説,綠色建築是增值保值的建築。
記者:推行綠色建築,目前國家有哪些舉措?
仇保興:今年國務院辦公廳1號文件確定:在“十二五”期間新建綠色建築要達到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以上城鎮新建建築都必須達到綠色建築的標準。
更重要的是,這份文件強調凡是政府投資、政府補貼的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築,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的保障房建設以及單體建築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築都應該從明年起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非綠色建築將不予批准,國家投資或者國家財政補助的建築從明年起必須要百分之百的達到綠色建築標準。
為此,財政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凡是新建建築全部建成綠色建築、兩年內開工建設面積不少於200萬平方米的城區,國家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5000萬元,並命名為綠色建築示範城區;對高等級的綠色建築,也就是二星級以上的給予中央財政直接補貼,其中三星級每平方米補貼80元,二星級每平方米45元。同時,有許多省份已經提出,中央財政補多少、地方財政就補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