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新華社記者何奕萍)剛剛結束海灣三國之行的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溝通與交流有助於凝聚共識,增進相互了解與合作,消除一些國家對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誤解。
吳思科説,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和海灣國家有很多共同點,如主張儘快停止敘境內暴力活動、儘早結束敘人民苦難,努力推動通過政治途徑解決敘危機,避免給本已動蕩不安的中東地區雪上加霜。中國與海灣國家還有一個重要共識,即對一些問題的不同看法不會影響彼此間的友誼與合作。
此次海灣之行,吳思科會見了沙特阿拉伯王儲兼第一副首相、國防大臣薩勒曼、巴林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馬德·本·賈西姆·阿勒薩尼,並與一些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交談。
吳思科説,他了解到,確實有一些專家學者對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存在很深的誤解。中國一直著眼于敘人民的利益和地區穩定、安全,反對任何方面以軍事方式解決敘利亞問題。中國不庇護任何一方,而是敦促各方通過談判達成共識,按照敘人民的意願實現平穩過渡。只要是敘人民選擇的,中國都以開放式的心態予以支持。中國努力推動敘利亞政治過渡,支持阿拉伯國家聯盟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調解行動,支持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別代表卜拉希米的斡旋努力。
吳思科説,海灣國家現在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的立場。兩年多的動亂,使海灣國家能夠更加冷靜、理智地處理問題。海灣國家保持穩定來之不易,擔心受到衝擊,更擔心軍事行動給宗教極端勢力提供土壤。因此不能依靠軍事手段解決敘利亞問題,應該保存敘利亞軍隊及國家機器,保障平穩過渡。
此外,巴勒斯坦問題仍是各方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吳思科説,海灣國家應該更加冷靜地對待美國的表態。雖然美國在解決巴以問題上曾給予中東地區很大的希望,但事實證明,美國一方面想減少對該地區的投入,另一方面又想保持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同時又不放棄對以色列的偏袒,使得美國的作用大受影響。
“因此,在這種狀況下,這個地區的國家都在關注、觀察。他們需要在大國之間衡量,需要大家參與,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這樣對他們的安全來説,是更有利的。這也是他們的戰略思考。”
上個月,海灣國家主導的阿盟峰會通過《多哈宣言》,同意成員國向敘反對派提供武器,同時也支持政治解決敘危機。在敘利亞問題上,海灣國家一直主張支持武裝反對派。
吳思科7日結束對沙特阿拉伯、巴林和卡塔爾的訪問。他説,此次訪問恰逢中國新一屆政府履新不久,有助於在新形勢下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有助於推動中國和海合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