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平穩”中的喜與憂——解讀一季度中國經濟主要數據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 劉錚、雷敏、江國成)一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15日公佈。7.7%的經濟增速為何比上季度略有回落?今年中國經濟開局如何?國家統計局官員和專家進行了解讀。
開局平穩站住腳跟
“儘管一季度經濟增速小幅回落,但是總體來講是開局平穩、穩中有進。”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判斷。
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顯示,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7%。這一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別回落了0.2和0.1個百分點,引起人們的關注。
盛來運分析認為,一季度增速小幅回落主要是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以及國內主動調控的結果。一季度世界經濟處於深刻調整中,3月份中國出口增速比前兩月回落13.6個百分點。新一屆政府更加重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出臺了有針對性的、有利於今後長期發展的一些宏觀調控措施。
“7.7%的增速並不低,而且有利於調結構、轉方式。”盛來運説,一季度增速高於今年7.5%的預期目標,也比去年二、三季度增速高,總的看屬於平穩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雖然一季度經濟增速沒有出現原來預期的持續回升,但處於7.5%至8%的適宜區間,中國經濟站住了腳跟。在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已出現階段性下移的新情況下,我們追求的不是經濟持續反彈而是走穩。在適宜區間內小幅波動是正常的,不能總是抱著持續明顯回升的預期。
一季度中國經濟在結構調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達47.8%,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增速也明顯加快;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5.5%,比去年全年提高3.7個百分點。
內外風險須防範化解
一季度開局平穩,為全年經濟發展奠定較好基礎。然而,未來中國經濟面臨多重內外風險,須積極防範化解。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學部委員劉樹成認為,一些數據前兩月和3月份走向不一,哪些是短期的哪些是趨勢性的一時難以斷定,根據一季度數據斷言全年經濟走勢要慎重。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來看,都面臨不少制約因素,例如投資既面臨“十二五”規劃進入中期一批重大項目加緊上馬、社會事業“短板”需要大力補足等促進因素,也面臨房地産調控、産能過剩等制約因素,未來走勢很難斷言。
“從3月份的一些指標變化看,國內外經濟形勢比較複雜,蘊含著不少風險點。要運用底線思維,積極防範化解風險。”張立群説。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分析認為,當前美國經濟數據陰晴不定,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何時退出左右國際市場資金走向和大宗商品價格,歐債危機仍在發酵,中國出口難以好轉;國內産能過剩問題突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凸顯,房地産調控仍在進行中,擴大消費難覓新增長點,中國經濟內生動力仍顯不足。
特別是房地産市場不僅關係民生,而且直接牽動經濟走向。一季度,新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出臺前後,市場預期出現明顯波動,房地産市場銷售和投資走向相異。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同比猛增61.3%,而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卻比上年同期回落了3.3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7%,這一情況值得關注。
密切觀察穩中求進
一方面是開局站住了腳跟,另一方面是仍蘊含著內外風險,未來中國經濟將如何應對?
“要在密切觀察形勢變化的情況下,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按照十八大和兩會部署穩紮穩打。”劉樹成建言,當前的經濟增速既不能拱得很高,也不能掉得很厲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結構調整、深化改革。
張立群認為,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轉變過程仍在進行,這種轉變會帶來以前沒有遇過的發展環境條件變化,要把各種預案準備充分。
專家們普遍建議,既然開局平穩,宏觀政策的基調方向不宜調整。但針對風險點,具體政策應當進行完善。比如房地産調控,一方面要繼續抑制投機和投資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大土地和商品房供應力度,用更多供給來穩定價格;再如,雖然銀行和地方政府要控制債務風險,但對必要的基礎設施投資和企業轉型升級項目仍然要給予適當資金支撐。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有利條件仍然較多。盛來運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充滿信心,對全年完成7.5%的經濟增長目標預期樂觀。
在站住腳跟的基礎上,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任重道遠。專家們建議,一要通過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圍繞人的城鎮化做文章,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二是堅持市場化取向不動搖,以改革激發活力,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嚴格執行破産退出,在優勝劣汰中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