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16日電(記者 岳月偉)輕輕一點手機屏幕上滴灌的小圖標,形狀類似小閥門的圖標開始旋轉,下達指令給智慧控制系統,系統再將指令發送給溫室大棚內滴灌管道上的電磁閥,電磁閥開啟給草莓滴灌;輕輕關閉小圖標,電磁閥關閉,滴灌結束。
近一段時期,從事物聯網技術研究的天津大學教授馮子華,在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草莓大棚內進行物聯網技術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
天津市作為農業部確定的全國三個“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實驗區之一,日前已經正式在設施農業和水産養殖領域啟動實施。
記者日前來到葛沽鎮的草莓大棚看到,草莓大棚正中央位置安裝著一個不到兩米高的傳感器系統,插在土壤中的傳感器檢測土壤的PH值和溫濕度,暴露在空中的傳感器測量空氣的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實時將檢測數據通過局域網無線傳輸給智慧控制系統。智慧控制系統分析完數據後根據預置的設定值,自動控制大棚的保溫簾、塑料膜和滴灌,從而調節作物的生長環境。
葛沽鎮目前有13個大棚已經安裝了傳感器系統。
“以前對溫室大棚作物的田間管理依靠經驗,物聯網技術可以對作物生長進行科學化、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馮子華説,“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不僅能給農業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還將促使農業和農民的轉型,加快家庭農場的建設。”
以種植溫室草莓為例,物聯網技術進行的科學化田間管理可以提前草莓的上市期,精細化地管理草莓的含糖量和大小。天津億網通達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也在津南區溫室大棚內試驗物聯網技術,負責人張凱説:“物聯網是將農業技術和工業控制技術結合起來,將農業産品當工業産品生産。”
“物聯網試驗最低要求是二代溫室大棚,場地大小、硬體設施必須符合物聯網的技術應用要求,當然溫室大棚越多,越能體現物聯網技術的大規模化管理功能。”馮子華説,“物聯網技術最適合在規模化、集約化和商品化生産經營的家庭農場應用。”
當然物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瓶頸。種植戶的認可和使用意識不高,價格成本偏高。馮子華説,他們為每個溫室大棚提供5000元、8000元和10000元三個檔次的價格。傳統種植戶認為,與其以這樣的價格購買不太了解的物聯網設備,還不如多雇幾個勞動力。
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還處在試驗階段,技術仍需改進提高。武清區大黃堡鄉的久玖水産品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兩個池塘安裝了傳感器探頭,對水質進行溶解氧,PH值和溫度的在線監測。負責人董學海説,如果能增加水質中氨氮、亞硝酸鹽和有機生物耗氧量的檢測,對於水産養殖會更有用處。
馮子華説,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要提高技術的性價比,讓農民用得起;增加農業的經濟效益,讓農民用得上;改進技術的簡單化操作,讓農民用得好。
農業物聯網在從廣義上來説,是結合傳感、雲通信和雲計算技術,實現農産品生長環境和生産、加工、流通和銷售等過程的整個鏈條管理。目前只是在生産環節進行技術試驗和應用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