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門口的學校都一樣精彩
——訪國家教育督導辦公室主任何秀超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王茜)如被檢縣在學生課業負擔、擇校、亂收費等方面存在問題,視問題嚴重程度,在審核認定過程中,採取限期整改、暫緩認定、一票否決等方式予以處理……
為了讓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都一樣精彩,教育部將今年作為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啟動年,並將於5月份在江蘇正式啟動。而這項政策制定執行情況好不好,直接關係著義務教育能否讓基層百姓滿意。為此記者18日採訪了國家教育督導辦公室主任何秀超。
記者:我國地域遼闊,地域經濟差別較大,督導部門是如何保證評估機制的科學性呢?
何秀超:這個督導評估機制的建立,主要依據《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為制定這個辦法,我們在2010年開始了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制度的研究工作,組織多家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原則、內容、指標體系、評估方法等進行研究論證。依據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對全國3000多個縣級單位的30多萬所義務教育學校校際差距進行了模擬運算,對評估系統進行檢驗。同時,組織社會各界人士進行問卷調查、座談和專題研討會,對均衡督導評估體系進行反復研討。幾年來,先後在全國312個縣開展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試點研究,根據成果,出臺了這個辦法。
記者:校際間差距一直是“擇校”的重要原因,校際間差距的評估是如何制定的呢?
何秀超:校際間差距評估是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來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達到基本均衡評估的標準為:小學綜合差異系數不高於0.65,初中綜合差異系數不高於0.55。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是通過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4個方面的17項指標來進行,每個指標設置一定分值,總分為100分,達到85分以上的縣方可視為達到此項評估的要求。
記者:一項政策的出臺,最重要的是群眾是否滿意,那麼這督導評估體系是如何體現的?
何秀超:這次督導評估體系最大的創新就是體現公眾的參與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也是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此次制定的均衡督導評估暫行辦法,將公眾的滿意度作為評估認定的重要參考,意在引入公眾參與機制,使得評估的結果能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也使廣大群眾更加了解身邊的每一所學校。公眾滿意度調查由省級督導評估組組織開展,也可由省級教育督導機構委託專業調查機構進行。國家教育督導部門在實地督導檢查中,也將開展教育滿意度測評。調查對象包括當地社會各界人士,以學生家長為主。調查方式通過問卷、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
記者:如達不到評估體系的要求,結果會怎麼樣?
何秀超:根據辦法的規定,對已公佈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級單位進行復查。復查工作主要依靠監測結論進行,同時國家在評估認定時,也可對部分存在薄弱環節的縣提出復查要求。對認定後發現連續兩年出現滑坡的縣指出問題,要求整改,對認定後發現連續三年(非常情況除外)出現滑坡的縣,則撤銷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督導評估認定中發現弄虛作假行為的,立即停止對該申請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在全國範圍內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