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余曉潔、崔靜)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籌集善款5119元,震後第一所希望小學在蘆山開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已籌措善款9024萬元,搭建2頂教學大帳篷,發放超過1000件礦泉水、1900個睡袋等物資……
23日,在四川省蘆山“4·20”7級強烈地震發生72小時之際,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等35家公募、非公募基金會聯合發起的非營利性網站基金會中心網公佈了國內66家基金會的捐款總額及善款流向。
基金會中心網副總裁陶澤介紹説,這66家基金會均在蘆山地震發生後的黃金救援72小時內迅速採取行動、募集或支出善款,並及時通過網站公佈善款來源及使用信息,顯示出我國基金會愈發重視對透明度的打造。
有網友評論説,希望更多的基金會和公益組織都能給人們的愛心一本“明白賬”。愛心不一定要回報,但希望結善果。此前,民政部于22日發佈公告,要求公益慈善組織進一步規範救災捐贈活動,保證捐贈信息長期可查詢,主動接受捐贈者和社會監督。
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會長何道峰表示,透明披露和理性問責是志願精神與社會自治良性化的保障。“我們倡導捐款透明、執行透明、項目透明、受益人及結果評估透明。”他説。
蘆山地震發生以來,中國扶貧基金會通過網站實時更新善款信息。統計顯示,截至23日9時,中國扶貧基金會已接受社會各界捐贈款物價值逾1億元,目前,該會已組織500萬元資金用於在當地採購目前災區的急需物資。
“面對災難,中國政府能力很強,民間亦不缺乏愛心,所缺的是對愛心的呵護。”基金會中心網理事長徐永光説,“無論政府、紅會、慈善會還是基金會或其他公益組織,每一筆捐款都應向捐款人作出交代。”
災難來臨,愛心涌動。不僅要給愛心一本明細賬,更要為它鋪一條通向災區的快速道。截至目前,仍有不少受災群眾缺醫少藥、沒有帳篷。除了公開透明、規範監管,救援物資的運輸也是對救災賑災能力的考驗。
“有的物資運輸車輛,堵在路上已是一天一夜。”談及道路擁堵,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陳克福很是著急。
據介紹,四川省民政廳在災後次日就成立了接收捐贈和物資籌集調運組,分別在新津火車站、雙流國際機場、鳳凰山機場組織物資調運工作,但由於山區地帶,交通道路狹窄且損毀嚴重,再加上大量社會車輛涌往災區,救援車、物資運輸車受阻嚴重。
“目前災區急需棉被15萬床,四川省民政廳已準備了20萬床,完全能夠滿足災區需要。”陳克福説。截至22日9時,國家民政部、四川省民政廳已緊急調撥救災帳篷6.2萬頂、棉被20萬床、折疊床1萬張、應急燈900個。陳克福呼籲社會各方通力合作,給救災物資讓出一條快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