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蘆山“4·20”強烈地震發生後,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迅速展開。除中國政府緊急動員各界力量投入抗震救災外,許多志願者和民間團體也不斷加入到救援的愛心接力。然而,民間力量怎樣理性有序地參與災難救援,以取得最佳的抗災效果?一些國家的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民間救援不可或缺
駐洛杉磯記者郭爽:在美國,大眾力量在突發公共事件的救援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美國民眾可通過社區救災反應隊、美國紅十字會、工商協會緊急救援組織等基層組織、非政府組織、志願者組織等參與救援。美國有很多類似紅十字會、房屋重建組織等民間非盈利慈善機構,它們擁有相對固定的一批志願者,其中一些人甚至24小時待命。一旦災害發生,志願者會迅速向災民提供食物、醫療、房屋維修等較專業的救助服務。根據資金募集情況和受災情況,不少民間組織的服務會在災後持續數年,其作用是政府無法替代的。通常來講,災後重建的過程少則兩三年,多則數十年。公眾的參與,無論從經濟層面還是從精神層面均是社會重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駐德黑蘭記者楊定都、何光海:在伊朗,紅新月會志願者是一支主要的抗震救災力量。每當地震發生,紅新月會首先會派遣災情評估人員前往調查地震破壞程度和人員傷亡情況。與此同時,第一批志願者也會從附近城市趕往災區救援。伊朗紅新月會配有搜救犬、聲波探測器等專業裝備用於尋找倖存者。
駐墨西哥記者陳寅:墨西哥20多年前經歷了一場8.1級大地震,一群被人們稱為“托波斯”(意為“鼴鼠”)的志願者迅速投入救災工作。據當地媒體估計,救援隊成功救出近4000人,立下大功。目前,這支救援隊由66名志願者組成,成員來自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美國、法國、印尼等14個國家,已成為墨西哥國內一流的救援隊伍。其主要任務除了參與災後救援外,還向其他民間搜救團體提供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培訓。
駐東京記者吳谷豐: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志願者和民間團體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大量志願者奔赴災區參與救災,民間團體募集救災物資和賑災款,為救災和災後重建作出很大貢獻。
協調民間救援至關重要
駐羅馬記者王星橋:成立於2003年的意大利國家志願服務協調中心隸屬於國家勞動部,主要職能是組織及協調全國各地的志願者組織。2009年4月意大利拉奎拉地震發生後,該中心立即協調災區和周邊的志願者組織參與救援行動。記者在現場看到各路救援人馬有條不紊、配合默契。此外,政府公佈的臨時措施都得到嚴格遵守。例如,政府只允許救援車輛開上通往災區的高速公路,這項規定得到很好執行,因而救災道路通暢。
吳谷豐:在發生重大地震災害後,日本民間團體首先會向政府部門了解災區具體需求,然後再展開有針對性的救援活動。以“3·11”大地震為例,震後,一方面日本政府相關部門和災區地方政府主動利用網絡公佈災情、所需救災物資和徵集志願者等信息;另一方面,“東日本大地震支援全國網絡”等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了解所需物資和志願者數量,然後再徵集、組織志願者前往災區。日本民間企業也是先向政府了解災區需求,再組織救災物資運往災區,交由當地政府的相關窗口發放給災民。
郭爽:美國于1979年設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統一負責全國各種災害和突發事件的緊急事務。經過多年實踐和發展,美國政府、基金會和非政府組織形成了多樣的合作模式。有些民間組織和基金會參與災後重建時,會根據災區實際需求設計公益項目向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申請項目資金。儘管非政府組織的資金主要來自社會慈善和募捐,政府部門也可以購買非政府組織的服務。在災後重建中,政府可將項目和資金交由地方政府、基金會或者非政府組織來運作,聯邦政府的主要職責是監督和協調。基金會也可以向非政府組織投入資金,使其投入長期可持續的災後重建工作。
楊定都、何光海:伊朗紅新月會與消防隊、軍隊應急部門、交通部門等官方機構之間都有專門聯絡人,幫助協調人力物力資源,互通有無。伊朗多山區,地勢不平,地震後道路往往被損毀。對特別難以抵達的地區,紅新月會就協調有關政府部門派遣直升機、飛機、船隻和特種車輛協助救援。
駐聖地亞哥記者冷彤:在智利,地震發生後,普通百姓一般都會在第一時間自發參與救援活動,給災民送食品、在廢墟中救人等,起到有效的補充作用。但當專業人員抵達後,志願者就會主動讓位,將寶貴的時間和資源留給專業救援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