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四川寶興4月25日電(記者蔣作平、陳健、張元智)記者在蘆山地震災區走訪發現,在經歷五年前的汶川地震、此次強烈地震以及至今數千次余震後,震區地質災害形勢嚴峻。對此,四川有關方面24日晚間表示,將全覆蓋排查公佈地質災害隱患,對排查出的隱患點及時公佈。
震區地質災害究竟帶來怎樣的威脅?又當如何防範治理?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山間巨石搖搖欲墜,群眾加強防範
寶興實驗小學位於寶興縣城一條名為教場溝的山溝旁邊,後面是一座陡山,坡度超過50度。四川地勘院總工程師錢江澎介紹,這種超過50度的山體最容易發生的地質災害就是崩塌,他指著小學背後圍墻上一處兩三米寬的缺口説,這個口子就是地震時山上崩落的石頭砸出來的。
一些受災群眾跟隨地質工作者一道爬上山勘查,記者一路看到,由於強烈地震,這座山不少石頭滾到邊上,搖搖欲墜,從山腳到山頂,地面土壤被震出了許多裂口,最寬的能放進拳頭。專家表示,這些土石一旦遇上強降雨、余震,很容易往山下掉,威脅學校安全。
看到這些情形,82歲的受災群眾陳有維説:“我在這個地方住了幾十年,底下看不出來,上來看到以後,確實感覺很怕,非常危險!要趕緊通知底下的受災老百姓加強防範。”
在群眾安置點執勤的黨員幹部楊志勇説,他喜歡爬山,對寶興周邊山體結構很熟悉,他在半山腰指著一塊巨石説:“這塊石頭以前在山頂,這次地震才把它搖下來的。”
在地質工作者帶領下,記者又來到寶興縣城一條名為冷木溝的山溝。記者看到,由於汶川地震、蘆山地震,溝周圍遍佈鬆散堆積的土石,坡度很大,裂縫到處都是。四川地勘院專家范崇榮説:“這條溝長達10公里,溝內有大量的地災物源,發生災害後果不堪設想,必須儘快安排治理。”
此外,人們還盼望對寶興縣城往靈關鎮方向公路出城位置的一處山體進行治理。成都軍區37醫院護士劉楠説,他們隊伍挺進寶興縣城時,在此處被塌方從中間砸成了兩部分。“院長在塌方前面,我們十幾個女戰士在塌方後面,上面還在不停掉石頭。我們趕緊跳下公路,跑到河灘上,一陣猛衝才沒有被埋,好多人都被飛石砸傷了。”寶興縣國土局局長姚旭東舉著包紮著紗布的左手説,這就是他震後排查隱患時,在此處被飛石砸傷的,“這段路經常垮,最好是修一個隧道,不然一斷道,寶興又成了‘孤島’。”
四川採取五條防治措施,新發現百餘處重大隱患
寶興縣國土局局長姚旭東説,寶興縣城建成區面積0.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萬人。縣城地處教場溝、冷木溝和寶興河“兩溝一河”衝擊地帶,四週都是高峻的山體。四川地勘院副總工程師鮑志言説,去年8月冷木溝發生特大泥石流,衝擊物達40多萬方,衝擊力很強,順溝衝到縣城邊,進入寶興河,河流都堵了一半。
錢江澎介紹,寶興縣地質災害隱患有幾個方面因素:一是地處地震斷裂帶上;二是地形地貌決定了,整個縣城就是一個“夾皮溝”;三是降雨影響,雅安是四川的“雨城”,而寶興又經常是強降雨中心,很容易引發地質災害。四是人類活動影響。
四川省常務副省長鐘勉説,地震發生後,四川主要採取了五條防治措施:一是緊急開展應急排查和災害評估;二是開展地震災區航測;三是開展安置區科學選址及災區公路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四是開展已建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復查復核;五是啟動降雨期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鐘勉説,此次地震前,地震災區就有危害程度不等的隱患點上千處。地震又使災區山體普遍受到破壞,極易發生較大規模的次生災害。據初步排查,截至24日下午14點,僅蘆山、寶興兩縣就新發現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104處,災區共排查出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點1930處,涉及3.1萬多戶、15.8萬多人。同時,因災區植被茂密,增大了地質災害隱患發現的難度,還有不少的隱患點尚未發現。
隱患點將向社會公佈,儘快啟動防治專項規劃
鐘勉説,下一步,四川要全覆蓋排查公佈地質災害隱患,對排查出的隱患點將及時通過媒體公佈。全方位落實隱患點監測預警,確保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均有1名以上專職監測人員專人盯守巡查,遇有緊急情況及時發出預警信號並迅速組織人員撤離。強化落實受災群眾安置點、集鎮、學校等重點地區的主動避讓措施。
錢江澎建議,像寶興這樣的縣城,一是要從土地審批上把好關,對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建設項目不予批准。二是抓好地質災害預警,開展群防群治,“要讓群眾下雨時候有警惕,知道敲鑼往哪跑”。三是加強工程治理。
范崇榮説,在防災減災時,要加強各部門的協作,目前,各部門還存在一些“各自為政”的情況,比如有的部門有條件通過衛星、無人飛機等先進手段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測量,但是有的部門就只能通過翻山越嶺去人工測量。
鐘勉表示,四川將儘快啟動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針對不同地質災害隱患類型,有針對性地實施監測、避險搬遷、工程治理等措施,最大限度防範次生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