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幹部滿天山 引得春風度玉關
——19省市援疆工作紀實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15日電(記者郭燕 毛咏 潘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清代詩人楊昌浚當年如此讚美左宗棠平定新疆阿古柏之亂和率部植樹造林的功績。如今,來自全國的一大批援疆幹部在天山南北譜寫了更加壯麗、更加動人的篇章。
河北省邢臺市援疆醫生余文麗來到了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若羌縣醫院,在工作中她總是想著為經濟不寬裕的患者節省醫療費,她獲得的回報是老百姓發自內心的感激。“這裡的老百姓不會送紅包,但他們會從口袋裏掏出自己種的紅棗,或者跑到路邊給你買兩瓶礦泉水……”余文麗動情地説。
老百姓無數次這樣滿懷深情的舉動,深深打動了余文麗的心。她在這個只有兩名婦産科醫生的醫院工作一年後,毅然從河北背來了自己癱瘓的丈夫繼續援疆。
在援疆幹部中,從深圳來到喀什的韓世國和張銘是一對夫婦。2011年,他們帶著年幼的孩子從風景如畫的現代化城市深圳來到大漠孤煙、塵土飛揚的邊塞,在一所小學任教。
就在即將結束援疆回鄉之前,張銘來到了教師資源十分稀缺的高原之城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給這裡的塔吉克族孩子上課。
課後,孩子們將心愛的老師團團圍住:“老師您要離開我們了嗎?”“老師您什麼時候還能給我們上課啊?”望著孩子們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睛,張銘和她的丈夫決定繼續在新疆留教一年。
余文麗、張銘和韓世國是新一輪援疆大幕開啟後首批援疆的8000多名幹部和技術人才中的幾位。如今,在天山深處的農牧區醫院,在帕米爾高原的寄宿學校,在沙漠邊緣的富民安居工程建設工地……到處都活躍著援疆幹部的身影,而他們身後則是全國19個省市做堅強後盾,其目標是通過10年的援助,爭取使新疆人均GDP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線以上,與全國人民同步跨入小康社會。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年初,新一輪援疆已累計實施援助新疆地方項目2378個,其中已建成使用1612個;撥付到位援助資金達248.6億元,超出國家核定額度26.5%;並且所有援疆資金的75%以上都用於民生建設,95%以上都安排使用到縣(市)及鄉鎮基層,重點實施了住房、就業、教育、衛生等老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項目。截至2012年底,全疆90多個縣市區(不含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中有75個共236萬戶城鎮居民用上了天然氣。預計到2017年末,全疆所有城鎮有望實現燃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