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疆:種植“吃鹽植物” 變鹽鹼荒漠為良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21日 16時50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21日電(記者劉傑)幅員遼闊的新疆是我國的荒漠化大區和最大的鹽土區,鹽漬土地面積佔全國鹽漬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達8.5萬平方公里土地,其中相當多的鹽漬化土地長期無法利用。如今,科研人員通過種植“吃鹽”能力極強的植物,變鹽鹼荒漠為良田,使得昔日的不毛之地種出了高産棉花。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了解到,科研人員10多年來堅持對新疆鹽生植物的物種多樣性、鹽生植物種子及耐鹽性開展了大量研究。最終證明,在鹽鹼地上種植鹽地鹼蓬、鹽角草、野榆錢菠菜等,每年可以從土壤中帶走大量鹽分,連續3年左右即可大幅“淡化”土地,達到耕種標準。借助這一新的科研成果,新疆目前已有1000多畝鹽鹼地被改良。

    據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田長彥介紹,以克拉瑪依為例,當地鹽鹼化最嚴重的土壤每公斤土的含鹽量大於40克,種植鹽地鹼蓬後,每年可以從每畝土地中帶走鹽分431公斤;4年之後,土壤鹽分可下降到每公斤土含鹽量10克以下,種植棉花畝産可達400多公斤。

    據介紹,新疆除了8.5萬平方公里的鹽漬化土地之外,現有耕地的32.6%也已出現次生鹽漬化,成為農業低産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因土壤鹽漬化造成的農業損失高達數十億元。“吃鹽植物”的應用推廣,可以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讓鹽漬土地“重獲新生”;同時,新疆又擁有豐富的鹽生植物資源,目前已發現的就有305種,可以修復鹽鹼土、有效治理土壤原油污染、吸收鉻和銅等重金屬,有許多鹽生植物還可以用於醫藥、綠化、飼用、食品加工、纖維和化工等領域,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相關鏈結
· 科技部:黃淮海平原旱澇鹽鹼綜合治理效益顯著
· 我國科學家發現荒漠鹽鹼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