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中德務實合作在中歐關係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新華社柏林5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唐志強 郭新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定於25日開始訪問德國。這是他就職後首次出訪的最後一站,也是此行訪問的唯一歐盟國家。
“這充分體現了中德關係在中歐和中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説,“當前,中德關係,尤其是務實合作,走在中國與其他西方大國關係的前列,在中歐關係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史明德認為,“引領”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兩國領導人之間互訪和接觸頻度最高,二是中德經貿合作成果最為顯著。
中德2011年建立政府磋商機制,迄今已在雙方首都舉行兩輪磋商。第三輪磋商定於2014年在德國舉行。
“這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最高級別的磋商機制,”史明德説。除此之外,雙方還保持了40多個不同級別的對話和磋商,涉及外交戰略、經貿投資、科技、教育、文化、領事、國際事務等各個領域。
外交部副部長宋濤本月16日在媒體吹風會上介紹,李克強訪德期間,雙方將簽署涵蓋製造業、投資、財金、城鎮化等領域的一系列合作協議。李克強還將廣泛接觸德國政界、經濟界人士,出席中德工商界午宴併發表重要演講。中德企業還將簽署涉及汽車、機械、化工、船舶等領域的經貿合作協議。
2012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1611.3億美元,是兩國1972年建交時的580倍,相當於中歐貿易總額的29.5%。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當年,德國實際對華投資14.5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28.5%。中國也成為德國第三大投資項目來源國。
“德國在中歐貿易中佔有比較大的比重。”德國工商大會亞太部門主管萊波爾德説,中德合作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歐交往,“如果一個德國公司在中國投資設廠,那麼其他歐洲國家的供貨商也會跟進。這是肯定的”。
“德國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中國經濟是亞太乃至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這兩個牽引力極大的經濟體的成功合作,已經超出了雙邊範疇,”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説,“德國對華經貿合作的成果越大,歐洲總體得益越多。”
如今,中德經貿關係早已不是單行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將德國作為其進入歐洲市場的平臺,並購德國企業,設立研發和生産基地。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預計,到2020年,中國對德直接投資將增至21億美元,相當於2012年水平的三倍。
在貝塔斯曼基金會中國項目負責人容愷樺看來,經濟互補、對話磋商、相互尊重是中德務實合作成功的基礎。她認為,中國和德國開展務實合作,進入對方市場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德國是技術強國,在汽車機械、節能環保等領域掌握先進技術,而中國當前著眼産業結構升級,雙方有合作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