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5月31日電(記者顧玲)從縣城出發,汽車在顛簸的山路上行進了近一個小時,才到達青海省樂都縣達拉鄉甘溝山早教點。
“你拍一,我拍一,伸出大拇哥碰碰頭;你拍二,我拍二,伸出食指彎彎腰……”走進早教點,18個孩子正和老師一起唱兒歌。見到有陌生人來訪,孩子們一點兒也不羞怯,個個大大方方地繼續表演著。
“我們這個早教點有18個3歲-5歲的孩子,他們來自附近的甘溝山村、泉洼村、白草臺村。”35歲的早教志願者李勝年説。
大山將山裏山外隔成兩個世界,由於人居分散、交通不便,加上政府財力有限、山區經濟落後,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這個海拔2700多米的高寒山區村落一直沒有開展學前教育。2009年9月,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幫助下,樂都縣在貧困山區啟動了“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試驗項目,包括達拉鄉甘溝山早教點在內的100多個早教點陸續建成。
李勝年通過考試成為一名“走教”志願者,就是以“孩子不動,老師走教”的方式,來回奔波于達拉鄉的甘溝山和爛泥灘早教點,為鄉村孩子們進行早期啟蒙教育。
“開始時每個星期我會有三天在這裡,給甘溝山的孩子們上課;週四、週五的下午,我會走路到爛泥灘早教點,那裏也有十幾個孩子在等著我。”李勝年説,近兩年,當地教育局考慮路途太遠,讓他固定在甘溝山早教點教學。
山大溝深的達拉鄉建起了早教點,樂都貧困山區的家長們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把孩子送過來。
“剛來時連5歲的孩子都不適應,29個孩子裏有一半在哭,還有的孩子褲子緊,拉屎尿尿脫不下褲子,我手忙腳亂忙乎了好半天……”回憶起早教點剛設立時的情景,李勝年十分感慨。
如今,山頂上的早教點裏響起了孩子們的歌聲和誦讀聲。早教點的生活也讓大山裏的孩子們有了進步,孩子們口中的樂都方言開始變成普通話,不會握筆的孩子現在能畫出畫來,一些過去非常怕生的孩子變得大方,孩子們還養成了互相幫助、講究衛生的習慣。
“家長們不善表達,但是能看出來,他們特別高興。3歲-5歲是孩子好習慣和好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早教點能讓這裡的孩子和城裏的孩子一樣接受早期啟蒙教育,這是我們工作最大的意義。”李勝年説。
樂都縣教育局局長王寶業介紹説,目前,樂都縣在偏遠山區設立了132個早教點,有106名早教志願者巡迴在這些早教點,給3271名孩子進行早期啟蒙教育。下一步,樂都縣將逐步把早教點、學前班整合為農村幼兒園,為這裡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