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就業難僅僅是總量過大嗎?——大學生就業難之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02日 10時3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6月2日電(記者 徐博、周蕊)2013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創紀錄的699萬,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有一種觀點認為,總量過大是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罪魁禍首”。

    然而,很多專家認為,專業、地域、行業的相對過剩也是部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已經超過30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在絕對數量上的確十分龐大。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卻不足15%,不但低於美國,更遠低於周邊的日本、韓國。

    21世紀無疑是人才的世紀,競爭歸根結底也是人才的競爭,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從佔人口比例看,我國大學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高技能人才。

    以江蘇省為例,該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一項調查顯示,至2012年底,江蘇高技能人才總量203.2萬,佔技能勞動者總數的28.3%,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仍然供應不足。

    為此,江蘇省人社廳啟動高技能人才引進計劃,面向海內外引進具有重大業績成果、緊缺急需的頂尖高技能人才,給予50萬元的資助,同時提供工作條件、落戶、醫療、保險、稅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全方面優惠政策和待遇。

    缺少高技能人才的不僅是江蘇,在瀋陽,廣告、金融和信息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崗位中也缺少技能較高的“複合技能型、知識技能型”人才;在湖北,該省計劃未來5年培養開發緊缺技能人才50萬人……

    專業比例嚴重失調

    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的緊缺,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困難,這一現象説明我國人才結構亟須調整。

    金陵科技學院位於南京市,該校招生與就業指導處副處長陸國曉説,近年來工科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相對較高,文科類畢業生找工作則相對困難。這與記者在上海、江蘇人才市場調查得到的結論基本相符。

    過去10多年來,部分本專科院校大量擴招。業內人士分析,工科專業需要大量的設備,人才培養成本高,而中文、英語、新聞等基礎類學科一本書就能開課,金融、財會、管理類專業“外表光鮮”,自然成為擴招的首選,學科專業比例失調的現象因此逐年加劇。

    近年來,類似“農民工工資超過大學生”的報道時有所見,江蘇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為,這正是因為市場規律發生了作用——某些專業畢業生出現過剩,供大於求,薪酬就會下降。

    這位負責人指出,高學歷並不等於高能力,因此,儘管市場緊缺高技能人才,部分專業畢業生就業仍然困難;而高學歷與高能力並不衝突,畢業生有一技之長,就業才能無憂。

    地域、行業鴻溝亟待彌合

    “有一個畢業生,寧可在南京某高校後勤部門做一名臨時工,只拿1000多元的工資,也不肯回老家就業。”陸國曉説。

    或是希望在大城市闖一闖,或是畢業回鄉感覺“顏面無光”,但不可否認的是,地域差距過大是大學生扎堆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專家指出,基層很缺人才,但一些大學生不願意去,認為很難看到發展前景。如果地域差距無法縮小,可上可下的人才流動機制難以建立,大學生下基層將會遭遇重重困難。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很多高校畢業生就業首選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其次是外企、合資企業,最後才選擇中小型民企。而據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統計,中小企業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機會。

    “大學生願意去國家機關、大國企,是因為那裏有更好的社會保障和待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分析説,“我國要縮小行業間、城鄉間的差距,縮小收入、待遇、保障上的差距,否則人才很難自由流動。”

 
 
 相關鏈結
· 江西南昌:畢業季招聘火爆凸顯就業難
· 我國嘗試“訂單式培養”化解大學生“就業難”
· 援疆省市解決"就業難" 新疆兩萬學子培訓再就業
· 圖表:我國將從五個方面著力破解就業難題
· 人保部:我國將從五個方面著力破解就業難題
· 廣西春季“雙選會”凸顯大學生“結構性就業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