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藥材“治”窮根 規模種植盼降風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09日 17時4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6月9日電(記者何天文、李放)連片的太子參苗塊鑲嵌在林間,隨著起伏的山巒綿延。劉新祥與10多個村民頂著烈日在地裏忙碌著。“這兩年太子參價格好,每公斤幹貨在150元左右,賺到的錢已蓋了兩棟新瓦房。今年種了20多畝,如果價格穩定,可收入10多萬元。”劉新祥站在地頭邊對記者説。

    今年60多歲的劉新祥是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一碗水鄉朗滸村村民。他説,他家種植太子參已有好幾年,但像他家這樣的種植規模在村裏算是少的,許多農戶因為本村土地不夠用,還把太子參種到了外村、外鄉甚至相鄰的外縣。

    一碗水鄉黨委書記劉治平介紹説,近年來,當地政府通過引進種子、開展技術培訓、提供資金支持和建立交易市場,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種植太子參等中藥材。2010年至2012年,全鄉太子參種植面積從1萬畝擴展到1.6萬多畝,農民年人均增收上萬元,並涌現出數十戶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種植戶,其中朗滸村種植大戶梅發榮成為百萬元戶。

    “幾畝太子參脫貧,適當規模致富”,影響著當地越來越多的村民。劉治平説,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全鄉8個村2440多戶共種植太子參4.66余萬畝,其中有千余戶到外鄉鄰縣通過土地流轉種植1.5萬餘畝。一碗水這個深山裏的窮鄉正在甩掉貧困的“帽子”,並被冠以“太子參之鄉”的美譽。

    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的林區之一,黔東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明顯的山區立體氣候,非常適宜太子參等中藥材生長。黔東南州農委總農藝師楊洵説,如今,全州以黃平縣一碗水鄉和相鄰的施秉縣牛大場鎮為中心,不斷向周邊縣市輻射的太子參産業,已經成為黔東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增收的特色優勢産業。目前,全州太子參種植面積20余萬畝,年産值達到14億元,年産量約佔全國的二分之一。

    依靠種植太子參逐步富裕起來的黔東南農民買汽車、建新房,改善生活環境,已成為當地“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力量。但是,當地一些種植戶發現,隨著太子參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産量大幅增加,近年來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而農戶種植太子參又不是“訂單農業”,已存在風險。如果遇上乾旱、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農戶很無奈。他們期盼政府部門在著力改善鄉村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同時,在市場信息、引進深加工企業、擴大農業保險等方面,多提供幫助和服務,以降低農戶規模種植風險。

 
 
 相關鏈結
· 江西樟樹:清熱中藥材借疫情漲價
· 甘肅岷縣:災後中藥材産量穩定
· 我國正式推出全國性中藥材價格指數
· 甘肅中藥材種植面積270萬畝 預計産量突破60萬噸
· 甘肅華亭:規範化助推中藥材産業
· 湖北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求規範中藥材生産操作方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