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定於6月11日17時38分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10日 15時10分   來源:新華社

     6月10日下午,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記者 李宣良、田兆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於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10日下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已開始加注推進劑。

    武平介紹説,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有四項:一是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技術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二是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和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航天器在軌維修等試驗,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四是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

    參加這次任務的各系統與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適應本次飛行任務的具體要求,神舟十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分別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武平表示,神舟十號將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並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飛船撤離並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轉至長期運營軌道。

    目前,天宮一號運行在預定的交會對接軌道上,狀態穩定,設備工作正常,推進劑等消耗性資源充足,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神舟十號首開中國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先河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記者 白瑞雪、王玉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表示,與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的試驗性飛行不同的是,神舟十號將開創中國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的先河。

    武平説,全面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是建造和運營空間站的前提。通過神舟八號和九號飛行任務,中國已突破和掌握了自動交會對接和手控交會對接技術,就神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而言,本次飛行任務的性質是應用性飛行,將為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服務。

    “所謂應用性飛行,是相對以驗證技術為主要目的的試驗性飛行而言的。”武平解釋,這次任務作為應用性飛行,主要包括兩點:一是飛行任務的目的。前期任務主要以考核和驗證技術為主要目的,本次任務中,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主要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二是飛行産品的狀態。飛船和火箭經過神舟八號和九號飛行任務的驗證,技術狀態基本固化。“可以説,神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進入了應用飛行階段。”

    武平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飛船、火箭也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優化,只要有利於安全可靠和任務的成功,就會對産品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進。

天宮一號各項指標滿足神十任務要求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記者李志暉、楊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表示,天宮一號已完成變軌調相和載人環境的恢復與建立等各項準備工作,靜待與神舟十號飛船的交會對接和航天員的進駐。

    自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號飛船返回後,天宮一號即轉入長期在軌運行。期間,天宮一號按計劃完成了在軌維持、有害氣體檢測、設備巡檢和定期狀態評估等工作,開展了電解制氧試驗、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等,在國土資源普查、林業、海洋、城市環境監測等領域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成果。

    武平介紹,天宮一號目前穩定運行在預定的交會對接軌道上,交會對接設備、環境控制功能正常,推進劑充足,消耗性資源滿足後續任務要求,各項指標均滿足航天員進駐條件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要求。

    2011年9月天宮一號發射入軌以來,已在軌運行約620天,先後與神舟八號和九號飛船進行了4次交會對接。

神十將首次舉行航天員太空授課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記者李宣良、白瑞雪)“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這將成為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一大亮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表示。

    武平介紹説,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中國利用載人航天活動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希望通過開展此類科普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對於授課內容,武平介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武平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動將在組合體運行期間擇機進行,具體時間將綜合考慮飛行任務安排、航天員作息情況和測控通信等保障條件最終確定。屆時,將通過媒體全程直播這次活動。

    “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武平説。

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太空工作生活將更舒適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記者田兆運、楊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表示,同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相比,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在天宮一號的工作和生活將更加舒適。

    神十乘組沿用了神九任務“以老帶新”的搭配方式,包括2名男航天員和1名女航天員。2名男航天員互為備份,均具備飛船駕駛、組合體管理、手動交會對接、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以及故障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女航天員增加了太空授課任務,同時具備手控交會對接能力。

    武平介紹,為進一步提高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質量,本次任務中採取了多項改進措施:一是改進艙內生活垃圾處理,增加了廢物收集袋的品種規格和數量,便於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密封和處理。二是豐富了航天食品,增加了食品種類,針對航天員制定了個性化的食譜,通過改進工藝提高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三是優化了操作程序,調整了航天員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項目的時間余量。此外,通過為天宮一號更換地板、手腳限位器,將使航天員的天宮生活更加方便。

中國將首次舉辦載人航天技術國際研討會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記者王玉山、李志暉)為積極響應聯合國外空司“載人航天技術倡議”,中國將於今年9月在北京與外空司聯合舉辦載人航天技術國際研討會,這是中國首次與聯合國外空司舉辦載人航天國際性會議。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表示,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世界載人航天最新進展和後續計劃,促進人類載人航天技術發展的成果共享與國際合作。

    武平説,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中國先後與世界上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在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員選拔訓練等領域均開展過務實合作。

    “在中國空間實驗室與載人空間站建造與運營階段,我們願意與世界各國開展更加廣泛的交流與務實合作。”武平説,中國願與各國一起,共同推動世界載人航天技術發展,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武平還表示,在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過程中,希望有更多的港澳臺科學家參與其中,共同推動祖國航天事業發展。

神十航天員首度亮相 期待飛向天宮一號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記者 白瑞雪、李宣良)即將執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10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首度亮相,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在這次任務中,48歲的聶海勝少將擔任指令長,同時負責手控交會對接操作;47歲的張曉光擔任指令長助手,負責配合指令長完成飛船駕駛、手控交會對接、飛船撤離等任務,並擔任太空授課活動的攝像師;33歲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負責飛行器狀態監視、空間實驗、設備操控、乘組生活照料,並擔任太空授課主講人。

    “與神六相比,這次任務飛行時間更長,試驗項目更多,風險挑戰更大,是一次全新的考驗。我非常期待進入天宮一號那個時刻。”8年前曾乘坐神舟六號出征太空的聶海勝坦言,神六任務結束後,他就時刻準備著再次出征太空。“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因使命而光榮;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一聲令下,我們都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為飛天夢等待了15年、首次入選乘組的張曉光和記者們分享了他對於“夢想”的看法:“十幾年的追夢歷程,有過收穫和喜悅,也遇到過困難和挫折,我深深感受到,人間萬事出艱辛。”他説,時代為實現夢想提供了廣闊舞臺,但機會從來屬於那些永不放棄的人;只有始終保持淡定的心態,持之以恒、腳踏實地,才能實現個人夢想。

    王亞平説,即將在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是我國第一次太空科普教育活動,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她與大家相約在太空課堂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我也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張曉光介紹説,這次飛行將開展數十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項目,實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根據三名航天員的不同口味,專家們制訂了個性化食譜。

    對於即將開始的太空之旅,來自“80後”群體的王亞平充滿期待。“在完成好科學試驗任務和其他工作外,我還將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去充分體驗失重環境下的太空生活。我平時喜歡攝影、音樂、籃球,也很喜歡旅行,但由於工作原因,平時很少有機會外出。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次太空之旅,會及時與大家分享我的所見、所感、所悟。”

    見面會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舉行的。處於三級醫學隔離狀態的航天員坐在一面巨大的國旗下、隔著一道玻璃墻回答了媒體的提問。記者看到,3人精神飽滿,狀態良好。

    11日下午,航天員將從這裡出發前往發射場,踏上執行神十飛行任務的征程。

遠望號測量船做好各項準備 等待神舟十號發射

    新華社遠望五號船6月10日電(記者 袁非焱)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3艘遠望號航天測控船,日前均已順利抵達太平洋某預定海域,開始神舟十號飛船海上測控任務最後階段演練,等待神舟十號發射。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共派出遠望三號、五號、六號3艘航天測控船執行此次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6月為北半球熱帶氣旋和溫帶氣旋活躍期,遭遇複雜氣象海況的可能性大。針對此次任務特點,各艘遠望號測量船通過氣象會商、加強複雜海況環境下氣象預報等舉措規避風險,確保測量船隊安全抵達海域,圓滿完成任務。

    出航以來,遠望號測量船已進行多次演練。作為陸海交接的第一棒,遠望五號船將承擔飛船入軌、變軌以及飛船與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等多個關鍵弧段的測控通信任務。

    聶海勝,男,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10月,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新華社發(秦憲安 攝)

聶海勝同志簡歷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 聶海勝,男,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10月,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

    張曉光,男,滿族,遼寧省錦州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5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8年8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中隊長,安全飛行10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新華社發(秦憲安 攝)

張曉光同志簡歷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 張曉光,男,滿族,遼寧省錦州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5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8年8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中隊長,安全飛行10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

    王亞平,女,漢族,山東省煙臺市人,中共黨員,學士學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少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600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0年5月,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近三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新華社發(秦憲安 攝)

王亞平同志簡歷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0日電 王亞平,女,漢族,山東省煙臺市人,中共黨員,學士學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少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600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0年5月,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近三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

  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運抵酒泉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5月2日説,用於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已于當日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在發射場的各項測試準備工作。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與發射神舟九號飛船的火箭相比,這枚火箭進行了十余項技術改進,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詳細內容

    天宮一號完成與神舟十號交會對接後將繼續留軌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1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透露,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與神舟十號飛船交會對接後將繼續留軌工作。

    “從現在的情況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行正常、狀態良好。”他説,天宮一號設計壽命為兩年,為保證飛行器安全可靠,設計了很多“冗余”(備份)措施,而目前為止天宮一號都是靠“主份”設計在運行,工作狀態令人滿意,資源消耗少,還有較多工作硬性資源。>>>詳細內容

 
 
 相關鏈結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總指揮部將舉行新聞發佈會
· 圖表:神舟十號飛船6月中旬擇機發射 船箭塔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
· 神舟十號飛船6月中旬擇機發射
· 航天局:中國將於6月中旬擇機發射神舟十號飛船
· 神舟十號海上應急救援保障綜合演練在上海進行
· 圖表: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