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汨羅江中下游近30萬人完整保留端午節傳統過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11日 10時2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沙6月11日電(記者袁汝婷、黃興華)據不完全統計,在汨羅江中下游一帶,有近30萬人完整地保留了端午節的傳統過法。每逢五月初五,龍舟競渡、吃粽子、插艾草、挂菖蒲、踏露水、唱老戲等精彩或神秘的習俗都在這一帶競相上演。

    湖南省東北部的汨羅,是有著數千年曆史的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汨羅江畔,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都用許多獨特而神秘的習俗,懷念著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2009年,包括“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在內的“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在汨羅的端午習俗中,不乏各類與屈原相關的傳説。

    江畔居民告訴記者,古時汨羅人為懷念屈原,將祭龍用的竹筒飯扔到江中。某年端午,屈原托夢,稱祭品都被江中魚蝦所食,“可用粽葉裹飯,呈尖角,魚蝦誤視為菱角,再係五色絲線”。此後,民間便以角粽代替了竹筒飯,每年端午,汨羅人都會向江中扔粽子,以祭屈原,相沿成為各地吃粽子的端午習俗。

    另一項汨羅獨有的習俗,是插艾葉、挂菖蒲。汨羅市屈原紀念館館長徐蔚明介紹,艾葉是一種藥材,有特殊的香味,汨羅素有“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的民謠。每年端午,各家都要將艾葉插在門窗上驅蟲除害。“菖蒲則形似寶劍,自古就有‘五月五日午,屈原騎艾虎,手持菖蒲劍,驅魔歸地府’的傳説,所以汨羅人把菖蒲視為屈原佩帶的長劍,插在門窗取驅邪之意。”

    端午習俗中流傳最廣的龍舟競渡,則是汨羅人民的發明。相傳,屈原端午投江,兩岸數百條漁船爭相打撈。此後每年,人們就用船隻競渡的形式為屈原招魂,並逐漸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龍舟競渡,流傳至今。

    如今,隨著現代文明的推進和外來文化的滲入,在農耕文明時代所形成的傳統端午習俗受到極大的衝擊與挑戰,部分端午文化,也在喧囂中遭遇了消費的異化。龍舟製作從神秘的祭祀變成了商品化生産、粽子被添加天價餡兒和炫目包裝,除了端午文化發祥地汨羅,在許多地方,中國端午節這項非遺中的傳統意味正逐漸消弭。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始終不曾被忘記。2006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08年,端午節被定為法定節假日後,“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全國啟動儀式在汨羅舉行;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汨羅等地的端午節評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演化成了紀念一位詩人的節日,這是人民極富文化創意的選擇。屈原和端午,是文化偉人與傳統節日的天才結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屈原的深遠影響,還是汨羅江畔的風俗和人民的文化創造力,都該努力傳承和發揚。”徐蔚明説。

 
 
 相關鏈結
· 湖南:09年全國龍舟月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節開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