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世界公認的“建港禁區”,中國石油集團在這裡建成了世界難度最大的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應國家能源戰略而生、挑戰世界建港難題、培養出中國第一批LNG管理人才……創新思維、創新成果貫穿了中國石油江蘇LNG接收站建設與運營的過程,該項目被譽為“中國式創新”典範。
“中國式創新”源於國家能源戰略需要。缺油少氣是我國能源資源的先天不足,江蘇LNG接收站專門接收從海外採購的液化天然氣,是我國海上油氣進口要道上的重要棋子。漂洋過海的液化天然氣在這裡經過氣化處理,被輸入西氣東輸管道,成為長三角地區能源供應“穩定器”。自2011年5月正式投産以來,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接連刷新國內單月供氣、單日輸氣最高紀錄,截至5月21日已累計外輸天然氣70.2億立方米,供氣高峰期最大日外輸量超過西氣東輸一線日供氣量的1/3。
“中國式創新”基於挑戰世界難題的智慧和勇氣。粉砂質海岸、潮差大,令項目所在的長江口北岸成為世界公認的“建港禁區”。2005年開始,中國石油組織了近百名專家、十幾家國內外權威機構開展論證,最終建成了世界最長的液化天然氣卸載鋼棧橋、世界接卸最大液化天然氣船的專用碼頭。作為我國首座自主建設、世界上建設和運營難度最大的LNG接收站,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工程還創下了國內投産用時最短、試車氣用量最少紀錄。在項目的帶動下,低溫泡沫玻璃磚、低溫不銹鋼管材等一大批新材料、新設備實現國産化,項目主材國産化率達到100%。
“中國式創新”注重人才培養和制度創新。在接收站投産前,中石油對生産操作和檢維修人員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全方位學習培訓。投運後,依託生産運行、檢維修和應急搶險等實踐經驗,中石油逐漸形成了一整套項目管理規程和制度體系,培養出我國第一批能夠自主運行和管理接收站的員工隊伍。
“中國式創新”彰顯人與自然的和諧。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項目附近是聞名於世的紫菜、文蛤和海洋漁業養殖帶。工程堅持環保優先,同步建設了人工島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生産生活污水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如今,當地仍是各種魚類、海鳥的安全棲息繁衍地。
目前,江蘇LNG接收項目二期工程已經開始規劃,預計在2014年底建成後,液化天然氣年生産能力將從目前的350萬噸增至65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