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從沙丘到綠洲——青海“風庫”沙珠玉的華麗轉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19日 16時4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6月19日電(記者吳光于)高原初夏,汽車馳騁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的遼闊荒漠上,一片綠洲忽然映入眼簾。

    “沙珠玉到了!”這個被當地人稱為“風庫”的地方曾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風沙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上世紀50年代,該地黃沙連片,6級以上的大風天每年達到50天以上。

    典型的高原荒漠乾旱氣候使當地居民苦不堪言,常常“被風攆著走”,農田播種兩三次才能成活是常有的事,上卡力崗村還因風沙的原因搬遷過3次。

    青海省治沙試驗站站長楊德福説,1958年以來,沙珠玉地區開墾草場1.1萬畝,條件較好的冬春草場被開墾後,因氣候寒冷又不適宜農作物生長多被廢棄,盲目開墾草原嚴重破壞了草場植被。

    1959年,青海省林業局的工作人員來到沙珠玉開始治理沙害。在沙珠玉先後建立了防風治沙林場、青海省治沙試驗站。在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治沙試驗站凝聚了三代致力於防風固沙、保護生態環境的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17日,記者跟隨站長楊德福、技術員趙學彬來到總面積12870畝的防沙林地。檉柳、檸條、沙柳、沙蒿等耐旱植物正在高原炙熱的陽光下吐露著綠色。望不到盡頭的油菜花地邊排排青楊高大而茁壯。

    趙學彬告訴記者,當年爺爺趕著馬車來到沙珠玉,開始治沙,與漫漫黃沙度過了孤獨的50年歲月。而今,爺爺已長眠於此,接過爺爺治沙接力棒的父親也已經老了,而他已成長為試驗站的技術骨幹。

    如今試驗站有林地1867.5畝,疏林地289.5畝,灌木林地2248畝,全部為人工防風固沙林。同時設置沙障350公頃,圍欄封沙育林(草)2273公頃,四旁植樹72萬株,建成了333公頃的治沙樣板示範區,封沙育草約1333公頃,固沙造林營造農田防護林560公頃,形成了由封沙育草區、固沙造林區、農田防護林網相結合的比較完整的防護體系。

    過去寸草不生的沙地如今熱鬧起來,熊、狐狸、狼時常出沒,赤麻鴨、黃鴨、喜鵲也紛紛來此築巢。

    然而,惡劣的氣候仍然是沙珠玉無法擺脫的難題。楊德福説,過去30多年,這裡的地下水位從3米降到了5米,曾經奔流的沙珠玉河現在已完全消失。雖然沙塵暴天氣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減少了10天,但風沙災害仍然威脅著當地的農牧業生産。

    據了解,青海省現有沙化土地面積1250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7.4%。沙漠化造成土地沙化、草場退化、掩埋農田、公路、村莊,堵塞渠道,嚴重制約著全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沙害治理仍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應該吸取教訓,善待腳下每一寸土地,等到破壞之後再來治理,就晚了。”楊德福説。

 
 
 相關鏈結
· 青海將投資近20億元打造黃河上遊龍羊峽景區
· 青海首次在複雜林區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飛機防治
· 青海名優特産品及2013"藏毯展"宣傳推介活動舉行
· 青海:高校畢業生參加技能成才培訓政府全額補貼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