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羅沙、吳晶晶)“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就是要用好政績考核這根指揮棒。”在此間召開的全國政協常委會議上,多位全國政協常委、委員表示,完善幹部考核體系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工作,要用科學的生態考核指揮棒推動“綠色”發展。
“當下集中出現的環境問題警示我們,實現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要更加關注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全國政協常委李冬玉説,“現行的幹部考核機制激勵官員在任期內要快出政績,而最大的政績就是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
李冬玉説,為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必要時可以犧牲一些發展速度。目前亟須完善幹部考核體系,淡化GDP增長指標,強化衡量科學發展的生態環境、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公共服務指標的權重。“使主政者毫無後顧之憂地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她説。
全國政協常委王偉認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必須要從政府部門抓起,著力強化各級政府的生態責任意識。
“首先要樹立以‘綠色GDP’為核心的政績觀。建立科學合理的幹部政績考核機制,把資源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把群眾評價作為考核幹部政績的重要參考尺度。”王偉説。
全國政協委員吳超表示,要以綠色指標引領發展,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他建議國家加強系統研究,做好頂層設計,儘快出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環境保護要求的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將其納入到領導幹部的考核體系中,納入到對各地區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
“我們不少幹部的生態文明理念還相當滯後。”全國政協常委張研農説,“在各地發展水平千差萬別的情況下,要建立起一個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考評體系和獎懲制度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智力優勢和協商民主制度優勢,人民政協在這方面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