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錢荒"背後折射出政策意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24日 19時5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陳二厚、王宇、安蓓)針對近期在銀行間市場上演的“錢荒”現象,中國人民銀行24日對外表示,當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處於合理水平。央行提醒各金融機構要強化流動性管理,促進貨幣環境穩定。

    發端于5月下旬,在銀行間市場持續近一個月的“錢荒”,吸引了各方的密切關注。分析人士認為,“錢荒”表象之下暴露出的是當前我國銀行體系資金空轉問題,背後折射出的是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政策意圖。

    央行按兵不動:“錢荒”的最後推手

    6月20日可能會成為許多銀行資金交易員在今後的職業生涯裏經常要提到的一天。當天,隔夜回購利率一度飆升至30%,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暴漲578個基點,升至13.44%,創出年內高點。

    “歷史上只有四個時間段的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曾突破6%,但無論是上升的高度,還是持續時間的長度,都無法和這次相比。”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説。

    經濟學家研究發現,與以往歷次銀行體系資金緊張所不同,本輪“錢荒”很難找出一個主因。事實上,這輪“錢荒”正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效力疊加的結果,而最終的推力來自央行的“按兵不動”。

    “這其中既有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異動的外部原因,也有金融機構疏于流動性管理的內部因素;既有外管局、銀監會政策收緊和監管加強的偶發性因素,也有季末銀行考核時點來臨等週期性因素,可謂重重因素疊加所致。”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如果説以上因素是金融機構事先可預知的,那麼央行對流動性調控的新變化則讓不少金融機構始料未及,它成為將“錢荒”推至頂點的最後一股力量。

    “都以為央行會通過逆回購甚至下調準備金率放鬆貨幣,因而在資金原本很緊張的情況下,一些銀行還在6月上旬進行了超規模信貸投放,結果導致頭寸的明顯減少,無疑加劇了‘錢荒’現象。”連平説。

    資金空轉:“錢荒”背後的金融異化

    央行面對“錢荒”按兵不動的態度,最終指向的是銀行間市場盛行的“資金空轉”問題。

    讓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過去20多天裏出現的“錢荒”現象,居然是在全球貨幣供應量最多的國家裏上演。事實上,中國的金融市場其實並不缺錢。央行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社會融資規模達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12萬億元,廣義貨幣M2存量達104萬億元。

    “在中國這樣一個儲蓄率如此高的國家,銀行居然缺錢,只能説這並不是總量上的‘錢荒’。”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郭田勇看來,中國的資金在總量上並不荒,“錢荒”是個結構性問題。

    “之所以出現銀行缺錢現象,核心問題是越來越多的資金在空轉,並到了監管層不能容忍的程度。”金融專家趙慶明認為,今年以來,貸款投放量和社會融資規模都出現顯著增長,但是經濟反而不溫不火,體現出實體經濟明顯缺血的狀況。這表明相當數量的資金在金融機構間打轉,沒有進入實體經濟。

    “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一些容易獲得銀行貸款的大企業,會將銀行資金轉向信託市場,以追求更高的回報,而信託資金在層層杠桿後又會大量進入到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産市場。”在連平看來,這樣的結果造成了資金價格越來越高,製造業領域融資越來越困難。

    “錢荒”現象的背後,折射的是金融的“異化”:原本是從金融業到製造業的信貸業務,在通過一系列加杠桿的金融運作後,變味為從金融業到金融業的資金業務;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變成了“錢生錢”的虛擬遊戲;在銀行體系到處蔓延的“錢荒”表象之下,是實體經濟不斷失血的恐慌。

    救贖實體經濟:“錢荒”折射的政策意向

    專家指出,在本輪“錢荒”中,央行沒出手救市,看似是一種消極行為,背後其實有著更為主動的戰略性選擇。

    “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政策的主動調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後的被動調整,將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也有利於改變房地産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佔用太多資金,擠壓實體經濟的狀況。”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全球經濟有所好轉,但形勢依然錯綜複雜。隨著美國經濟的穩步回升,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退出的腳步漸行漸近,全球經濟去杠桿化過程開始加速,此時我國央行頂住壓力“不放水”,傳遞出停止以貨幣擴張刺激經濟的信號,雖沒有邁出向金融機構救市的一步,但卻邁出了向實體經濟救贖的一步。

    “在以去産能、去杠桿為主線的結構調整期,盲目擴張貨幣會使去産能進程中斷,市場主體在寬鬆的貨幣環境下缺乏去産能、去杠桿的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近期金融市場的波動是金融市場結構調整的表現,重在促使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

    事實上,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讓金融更有力地支持實體經濟,正是當前中央所提倡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三度提及要“激活貨幣信貸存量”,彰顯出停止擴張性政策、讓金融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的意味。

 
 
 相關鏈結
· Shibor創下歷史新高 銀行間市場為何鬧“錢荒”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