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直擊小學生“統測”之痛:減負,得在根兒上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25日 07時22分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伊始,不少地方紛紛出臺“減負令”,但仍有為數眾多小學生背著大書包,為一輪輪統一測試“消得人憔悴”。6月8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旨在扭轉“應試”質量觀,明確指出,“不得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縣級及以上統考統測,避免加重學校和學生負擔。”小學統考統測是怎麼回事?孩子、家長、老師、學校有著怎樣的無奈和奮爭?記者調查直擊“統測”之痛。

    統測之下 草木皆兵

    ■壓力層層傳遞,最終扛起重負的是小學生

    6月19日,王女士收到一條班主任發來的短信:“家長好,今天下發了關於明天北京市五年級質量檢測要求的通知……請把8張檢測卷、9張樣題、一張模擬卷上面的錯題讓學生再看一看,明天不補課,準時放學。”

    統測要開始了!她的孩子在北京市海淀區就讀,想想壓力已經很大的女兒,王女士心頭一緊……王女士還記得知道要測試那天班主任的“敲打”:“這次抽測是小升初的一次重要參考依據,希望家長督促緊點。”

    “考完統測是什麼感受?”記者問一名六年級小學生。“能有什麼感受?就是挑燈夜戰,天天雞窩頭、熊貓眼!”

    這裡説的“統測”,有區縣統一的測試,也有全市組織的抽測,無論是哪種,都屬於學業質量監測。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區統測安排在小學六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範圍為一至六年級的學習內容。

    統測不僅累孩子,忙家長,老師也不輕鬆。記者看到一位老師的統測總結,標題是《歷經痛苦,收穫成長,感悟幸福》 ,“上周,最後的統測成績也出來了,我校的語文平均分位居全區前幾名……大家在激動相擁的同時,眼裏閃動著晶瑩的淚花,一顆顆忐忑不安的心終於平靜了,踏實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學老師告訴記者:“區縣給學校排名,學校對學生排名,以前甚至有的學校,還將統測成績與教師績效考核挂鉤。壓力層層傳遞,最終扛起重負的,是小學生。很多孩子上提高班、補差班,晚上作業做到很晚;很多學校早早結束課程,留出充足的時間迎戰統測……”不少老師還反映,這種壓力會傳遞,如果上一年級考得特別好,下一年級的壓力就很大;如果上一年級考得不好,下一年級就能稍微喘口氣。

    統測之下,草木皆兵。“壓力山大”的還有校長。北京某知名小學校長説,“統測成績不好,一怕丟學校榮譽,二怕丟個人面子,誰也不敢麻痹大意。”

    其實,根據今年初北京市《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通知》,“區縣不得在小學各年級組織選拔性或與升學挂鉤的統一考試”。但咬文嚼字,“統測”並不違規,因為這並非“選拔性”或“與升學挂鉤”。

    關乎升學 褒貶不一

    ■統測成績與“小升初”間接挂鉤

    統測人人叫苦,為何又趨之若鶩,到處不停上演“周瑜打黃蓋”的武戲呢?答案十分簡單,就是為了小升初。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上個好初中,老師和學校想把自己的學生更多地送進好初中。

    從政策分析,統測無關“選拔性”,也不是“與升學挂鉤”,更不可能明目張膽地出現在哪家初中的招生簡章上。但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通過綜合素質評價手冊或“推優”,統測成績與“小升初”有著或深或淺的“間接挂鉤”。

    “其實,各科統測成績全A在小升初中並不值錢,全A的學生大有人在”,北京某知名中學校長李銘(化名)説,統測成績全A是進好初中的底線,由不得家長、學校不重視。

    統測成績在“推優”中有著重要作用。“推優”是北京市小升初的環節之一,指推薦優秀生進入優質初中。以《2013年海淀區小學畢業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賦值表》為例,總分100分,包括榮譽稱號、素質發展評價結果、學生幹部崗位情況等,學業水平測試佔21分。

    相較之全國優秀少先隊員、市級三好學生、大隊委等並非人人可得的選項,在推優評價表中,學業水平測試分數是所有學生可以掌控的籌碼。這也難怪,很多培訓機構打出“統測必須100%優秀才有可能獲得推優機會”的口號,一位教育專家指出,“統測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演變為提前進行的‘選拔性小學畢業考試’。”

    關於統測成績與“小升初”的“間接挂鉤”,各方人士褒貶不一。專家分析,現在小學生學習“兩極分化”情況明顯,統測是對小學教學質量的監測,另外,作為初中入學的間接參考,這一指標有權威性和説服力。一位家長的話很有代表性:“如果真的憑統測成績‘小升初’,總比漫無目的地去考各種證書、上各種‘佔坑班’要好!”

    部分試點區縣小學校長則認為,這一做法將導致考試壓力前移,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而在統測結束後,一些孩子學習又出現放鬆要求的情況,間接影響教育質量。

    治根固本 重在均衡

    ■“綠色評價”引入學業負擔狀況等5標準

    小學壓力的白熱化從何而來?有人形象地説,這就像是看電影,第一排的人站起來了,後面的人也不得不站起來,結果大家都站著看完一場電影,都累得要命。對小學生來説,為了在“小升初”中佔得先機,第一排的人已經站起來了,開始培優、輔導、補習,其他的人,也就沒有了其他選擇。

    小學統測是否有必要存在?小學生負擔如何才能減下來?從根子上,這是一個教育評價問題,也是一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

    6月18日,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我國中小學教育“綠色評價”向社會公佈。“綠色評價”扭轉了我國長期以來的“應試”質量觀,不再用高分衡量“好學生”,高升學率衡量“好學校”,而是從學生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5個方面,綜合考察學生發展狀況。

    其中,“學業負擔狀況”一項,包括上課時間、作業時間、補課時間、睡眠時間等,還包括學習狀態,如快樂、疲倦、焦慮、厭學等。試想有朝一日,如果“作業時間、睡眠時間、焦慮程度”也成為評價“好學生”的標準,那麼,“歷經痛苦”的統測備考,是否可以有所緩解呢?

    “綠色評價”的評價方法,不再是一紙試卷定乾坤,而是主要通過測試和問卷調查,輔之以必要的現場觀察、個別訪談、資料查閱等。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説:“測試和調查都要面對學生群體採取科學抽樣的辦法實施,不針對學生個體,不得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縣級及以上統考統測,避免加重學校和學生負擔。”他特別強調:“我們堅決反對改革當中大面積的統考統測,在一個學校、一個班裏,四五十個人,你可能抽四五個,按照科學抽樣的原理,只要能夠代表群體就可以了,不一定每個孩子都去測。”(記者 張爍)

減負,得在根兒上動(記者手記)

    記者調查採訪,深感小學生真是太累了!低年級尚可,一到高年級,便開始為“小升初”消得人憔悴。“減負令”號令如山,然而,這些年來,關於減輕小學生負擔的規定下發了多少?孩子們的負擔又減輕了多少?我們期待減負落到實處,然而,只有一紙規定是不夠的,要把負擔真正減下來,得在根子上動腦筋,在“指揮棒”、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下功夫。

    有位北京知名中學校長説,為什麼要“推優”?全部電腦派位!這只是理想化的狀態。只要北京市的優質初中資源還有那麼一些不均衡,“全部電腦派位”就無法真正實現。因為,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有權有勢的社會階層,終會有些“不甘心”,要用盡各種方法,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

    在初中,還有諸多“實驗班”、“龍班虎班”,打著“分層教學”的名義,公然違反義務教育法中“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條款。法律如此罔顧,又有誰真正受到懲罰?那些證書獲獎無數,成績讓人瞠目的“牛娃”,其成長過程,真的符合教育規律嗎?我們國家需要的人才,真的是要靠犧牲輕鬆快樂的童年才能獲得嗎?

    小學升初中,上個好學校,本身沒有錯。關鍵在目前的學校差異太大,教育資源不均衡。歸根結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只有縮小學校差距,人人都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問題才會從根本上解決。

 
 
 相關鏈結
· 北京:高招藝術特長生12月15日起統測
· 江蘇省揚州市教育局組織中學期末統測被通報批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