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24日(北京時間)報道,英國氣象局最新研究發現,在20世紀大部分時候,較高濃度的空氣污染降低了北大西洋的颶風和熱帶風暴頻率,首次證明人為氣溶膠和大西洋熱帶風暴之間的聯絡。該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氣溶膠可以由自然界火山、雲或霧裏羽狀灰塵形成,也可以由人為造成,如燃燒煤或石油釋放出的煤煙顆粒。英國氣象局的研究人員創建了涵蓋1860—2050年期間的天氣模型,主要集中在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産生顆粒的北美和歐洲。他們發現,在北大西洋上空人為氣溶膠的排放量增加期間,熱帶風暴的頻率會降低。這些有關強大風暴與懸浮于氣體當中的顆粒物質(即氣溶膠)之間聯絡的發現,為人類對天氣系統的影響添加了證據。
該論文的合著者之一本·布茲説:“研究發現,在上世紀多數時候,人為排放、特別是氣溶膠的增加,會減少颶風的活動。而人為排放氣溶膠的降溫影響對氣候可能有一個更重要的區域性影響,這超出了先前的估量。”
研究人員解釋道,氣溶膠反射太陽的射線和改變雲的亮度,從而影響投射到海面陽光的熱量。而海洋的溫度上升可引起熱帶風暴,在極端條件下可以醞釀成破壞性颶風的能量。相反,自20世80年代以來,治理污染和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減少了氣溶膠的濃度,反而增加了颶風活動的頻率。
研究人員表示,過去20年,清理工業氣溶膠有利於人類健康,也使乾旱的非洲薩赫勒地區恢復降雨,這可能要歸功於大西洋颶風活動的增加。該研究小組預言,未來使地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會比氣溶膠對於熱帶風暴的頻率發揮更大影響。(記者 華淩)
總編輯圈點
説到颶風,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颱風,並開始思考兩者的異同。其實,它們倆壓根就是失散多年、天各一方的雙胞胎親兄弟,一個生活在北太平洋西部,另一個住在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文章提到的空氣污染可能導致颶風數量減少,乍一聽似乎不算個壞消息。但如果你知道沒有颶風或者颱風,中、美等國的降雨量會減少1/4,甚至可能導致地球溫帶消失,恐怕就很難這麼樂觀了。自然界的很多現象都是如此。我們所能做的,並不是指望颶風和火山、地震的消失,而是如何能更加準確地預知它們的行蹤,以及更好地利用它們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