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6月27日電(記者 姜剛、張紫赟)“禽流感使我損失100多萬元,養了十幾年雞的利潤差不多賠光了。”安徽合肥市廬江縣養雞戶丁先進指著一疊出貨單説,4月份一共賣了48車,總價不到50萬元,這在正常時期能賣到150萬元。
丁先進的養雞場年出欄150萬隻雞,是附近聞名的“大戶”。記者日前跟隨丁先進走進他的一處養殖場看到,這裡的雞苗快能出欄了。提及禽流感,他痛心地説,養雞成本超過5元/斤,而那時連1.7元/斤也沒人買。
雖然養殖規模不大,但宿州市埇橋區養鴿戶王民主的損失也不小。他告訴記者,4月初得到禽流感消息後,他便將2000多對種鴿全部處理、冷凍,“還是虧了幾萬塊,因為處理有個過程,而這麼多鴿子每天要吃幾百斤糧食。”
記者了解到,為穩定發展禽業生産,安徽省4月中旬出臺了多項扶持舉措,包括對種禽補貼、給予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貼息支持等。合肥、銅陵等市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然而,採訪中部分養殖戶反映,這些政策“抓大放小”,補貼未能及時下發,且僅有少數“大”企業獲得補助,眾多急需資金“解渴”的中小養殖戶望而興嘆。
即使將要拿到政府補助,合肥市包河區一余姓種鴨場負責人也十分著急,因為從5月初申報至今,補助資金還沒有到位。“據説要等到7月份,最需要錢的時候恰恰是前2個月的困難時期。”他説,“好政策還需高效率的落實啊!”
破解融資難是目前養殖戶最大的期盼。接受採訪的多位養殖戶表示,由於缺乏抵押物,從銀行貸不到款。“遇到購買生産資料或此類風險急需用錢時,只能通過小額借貸或高利貸,賺的錢還不夠支付利息,更別説擴大生産了。”
基層幹部和養殖戶認為,政府應擴大扶持政策的覆蓋面,而促進家禽業發展的“治本之策”是解決貸款難題。他們建議,要加大銀行信貸扶持力度,創新農村金融信貸方式,簡化貸款申請、審批手續,爭取多向養殖戶發放貸款。
缺乏保險也困擾著養殖戶。“農村有句俗語:家有百萬、帶毛的不算。”丁先進、王民主表示,養殖業特別是家禽業也是高風險行業。現在種水稻、養母豬都有保險,他們希望政府能參照已有保險險種,探索開展家禽保險試點,儘早給他們吃下“定心丸”。“沒有保險,如果再來一次禽流感,一輩子都翻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