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有憂:經濟下行壓力凸顯
——解讀7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數據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劉錚、王希)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7月1日公佈:6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1%,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為4個月來最低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6月份製造業PMI回落,表明未來經濟有一定下行壓力。但PMI絕對值仍然在臨界點(50%)以上;1至5月份投資、消費增長大體平穩,剔除熱錢擾動因素出口實際增速也未大幅下滑;企業庫存水平是歷史低位,進一步下降空間有限。“穩增長的政策效果還在進一步顯現之中,經濟增長仍然在趨穩過程中。”張立群綜合各種因素得出判斷。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認為,PMI回落是因為中國經濟正處於調整階段,企業面臨市場、成本等各方面壓力。但PMI最近幾個月其實一直在波動中,而中國經濟7%到8%的增速也維持相當一段時間了,總體還是平穩的。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報告也認為,當前經濟仍然保持平穩增長的基本特徵。從整個二季度看,各月PMI保持50%以上水平,均值為50.5%,表明經濟整體運行平穩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化。
但應當承認,6月份PMI的回落確實比較明顯,暴露出的問題值得警惕。從構成PMI的五大分類指數看,6月份均出現回落。其中,生産指數為52.0%,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0.4%,回落1.4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報告指出,6月份生産指數高於新訂單指數1.6個百分點,供大於求的格局積累到現在造成市場偏弱的局面。當前經濟增長出現某種程度的穩中偏弱因素,主要原因在於産能過剩和産量釋放過快。
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由於世界經濟仍在深度調整中,而國內需求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目前都缺乏新亮點,房地産調控也處於膠著狀態。在這種背景下,産能過剩問題凸顯,企業生産經營出現困難,中國經濟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增速出現一定的回落是必然的。
當前企業面臨不少困難。調查顯示,6月份製造業企業反映訂單不足的比重為47.0%,比上月上升4.3個百分點;反映資金緊張的比重為40.9%,上升1.5個百分點;反映人民幣升值的比重為13.6%,上升0.9個百分點;反映勞動力成本上漲的比重為45.4%,上升0.1個百分點。
在這種情況下,宏觀政策應如何應對?業界普遍認為,不能再寄希望於出臺新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否則將加劇固有矛盾。在經濟轉型期保持增速基本平穩、為實現新的飛躍蓄積能量,需要新的思路。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報告認為,在科學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同時,更要通過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激發市場活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加優化的市場環境。
“不能以未來前景為代價換取一時增速的回升,還是要通過改革來解決根本問題,要抓住時機大力推動改革。”蔡志洲強調。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尚未觸及底線,應該容忍增速的回落,著眼于推進中長期的改革和結構調整,但也要注意指標變化,防止經濟失速。貨幣政策方面在保持穩健基礎上對資金投放結構進行調整,特別是強化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使目前不斷上揚的資金成本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