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7月14日電(記者楊迪、蔣作平、葉建平、肖林)截至13日19時,發生在都江堰中興鎮三溪村一組的“7·10”特大山體滑坡已確認造成43人遇難,已登記失蹤和失去聯絡118人,損失巨大。
現場搜救仍在繼續 降雨不斷困難重重
14日上午,都江堰天空放晴,當地持續了近一週的降雨終於結束。在三溪村一組(小地名五里坡)的滑坡災害現場,成都公安消防支隊的官兵們仍在繼續搜尋搜救失蹤、失聯人員。
由於現場已經産生刺鼻氣味,官兵在搜尋中必須用經過酒精浸泡的口罩來防護呼吸道,並對現場進行大面積、高濃度的消毒。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專家組也來到現場勘察,與消防官兵研究下一步搜尋方案。
滑坡災害發生後,當地的搶險救援立即啟動。都江堰市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在中興鎮上元村成立了救災指揮部,在四川省、成都市的統一指揮下,緊急組織千余人救援力量,連夜冒雨開展救援工作,及時轉移被困群眾、遊客。
但持續多日的降雨對失蹤人員的搜救極為不利,次生災害隨時可能發生。記者在現場看到,雨水和泥水在滑坡體上形成泥淖,令救援人員行動困難;滑坡體的面積大、坡度陡,存在安全隱患,大型機械設備不敢上,只能靠官兵用手挖。
都江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揚傑13日晚表示,當地還將進一步加大搜救工作力度。“只要還有一絲希望,我們就將竭盡全力,絕不放棄,盡最大努力繼續搜救、搜尋。”
損失大 核實難
四川省、成都市國土專家初步分析後認為,此次災害是由持續強降雨引發的特大型高位山體滑坡,隱蔽性強,突發性高,規模大。
據統計,8日20時至10日20時,都江堰35個點位雨量達到250毫米以上,12個點位雨量達到500毫米以上,累計最大降雨量為1059毫米,“三天下了近一年的雨”,是1954年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雨量最大的一次降雨。
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副總工程師何平説,持續特大暴雨形成的坡面地表水大量匯入山體內部的貫通性裂縫,形成高水頭壓力,在此推動下,滑坡體突發高位下滑100余米、平滑50余米,掩埋了500米外三溪村一組的農房。
三溪村村民馬良的家距離災害現場僅300多米。“當時,我正在廚房裏做飯,突然聽見‘轟隆’一聲巨響,我立即跑了出去,看到遠處房子瞬間變成了一個小土坡。”
四川省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405地質隊地質勘察院院長趙小明説,與以往不同,此次災害不僅滑坡位能高,滑動速度快、滑動距離遠,而且沒有蠕滑、擠壓、滑動等過程,是一次性整體滑動,極不容易發現。
記者了解到,三溪村的鄉村旅遊業發達,被掩埋11戶農戶中,多數都經營了農家樂,這令災情統計變得困難。陳揚傑告訴記者,當地的群眾相互之間比較熟悉,因此遇難和失蹤的情況能在第一時間得到確認;而外來避暑人員流動性大,加上一些農家樂老闆也在災害中遇難或失蹤失聯,很難獲得準確的情況。“因此,我們公佈的遇難、失蹤或失去聯絡人員的總數一直在變化。”
為迅速查清外來避暑人員遇難、失蹤情況,都江堰組織力量分頭尋找成功脫險人員、村組幹部和尋親家屬進行調查詢問,通過走訪核實結合登記的尋親信息等方式,初步確認外來人員的遇難和失蹤情況。
汛期來臨 警惕災害不放鬆
此次都江堰“7·10”特大山體滑坡,災情之重、損失之大令人惋惜。沉痛之後,我們不禁思考:這樣的災害如何才能避免?
當地是否排查過這裡的地質災害隱患?據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喬建平介紹,五里坡一帶植被茂密,坡體位置高差200余米,此前多次地質災害排查時,均沒有發現這裡有地災隱患,歷史上也未發生過大型地質災害;而且滑坡點與三溪村一組最近的房屋相距約500米,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實難預料會造成如此大的損失。
那在持續暴雨的情況下,當地是否對群眾及時進行了轉移?記者了解到,強降雨發生後,成都市和都江堰相繼發佈了暴雨預報和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多名群眾和遊客也證實,在9日晚確有鎮村幹部提醒他們轉移,但由於一些主客觀原因,部分群眾、遊客並沒有馬上離開。
遊客肖朝春回憶説,9日晚上,農家樂的老闆曾詢問過他們是否想要離開,表示可以安排車輛送他們出去。有的遊客當晚本來計劃下山,但因為道路受阻又折返回山上。
陳揚傑説,在發生滑坡災害前,都江堰共成功緊急轉移安置了26954人。
“暴雨災害和地質災害存在時間差,地質災害有一定滯後性。”何平説,暴雨災害停止後的幾天、甚至一週時間內也是地質災害高發期,相關部門和群眾都應提高警惕,做好地質災害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