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7月18日電(記者陳鋼)古城西安進入“地鐵時代”尚不到兩年,在建工程任務繁重,運營團隊缺少經驗。面對安全生産的壓力,西安地鐵管理部門今年實施一系列安全管理模式創新,由重在結果控制向“結果與過程控制”並重轉變,大大提升了地鐵安全系數。
“安全生産管理中,如果只要求少出問題、不出問題,而不注重發現和解決問題,容易使下級‘報喜不報憂’。”西安地鐵運營分公司副總經理劉煒説,“為了樹立正確的問題意識,推動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從今年初開始,我們對各部門和車間發現的典型問題只進行通報和整改,不計入考核,同時規定了管理人員發現問題的質量標準和數量要求,由此形成‘暴露問題是態度、發現問題是水平、解決問題是能力’的良好風氣。”
西安市地鐵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西安地鐵公司總經理陳東山介紹,西安地鐵首條線路2011年9月投入運行至今,未發生責任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為了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産機制,西安地鐵公司今年著力推動安全管理從重在結果控制向“結果控制與過程控制”並重轉變,讓基層單位從“掩蓋問題”向“主動暴露和解決問題”轉變就是舉措之一。
管理考核的精細化,是安全管理“結果與過程並重”的基礎。今年上半年,西安地鐵公司修訂《地鐵運營安全問題分類》,從行車安全、消防安全、安全管理等方面對安全問題進行分類,其中應重點防範的A類問題有145條,危及安全或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B類問題283件,由此對安全問題實現了數量管理和質量管理並重。
把故障當事故來對待,是西安地鐵安全管理“結果與過程並重”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西安地鐵運營分公司對2月20日11702次列車轉向架異響清客下線、2月25日11408次列車晚點等多起故障和晚點進行分析,形成調查通報,都有原因分析、定責考核、整改措施,以真正做到防微杜漸。
西安地鐵第二條線路將於今年9月投入運行,還有4條線路在建或即將建設,預計到2018年全部投入運行,繁重的建設工程面臨濕陷性黃土地質條件和地裂災害的安全威脅。今年5月6日,西安地鐵3號線通化門至胡家廟區間造成5人死亡的塌方事故,與此有很大關係。
陳東山説,結合汲取“5·6”事故教訓,西安地鐵公司近期強化了過程控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監督力量從20人增加到60人,健全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提高了濕陷性黃土條件下的隧道施工設計標準,加強了施工一線人員安全教育培訓。
為了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講”,從6月中旬開始,西安地鐵建築工地強制推行“班前15分鐘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教育內容包括施工中的風險源、施工安全注意事項和操作規程10條,應急知識4條,從戴好安全帽、嚴禁酒後上崗這樣的“小事”,到發生坍塌、觸電、火情時的應對措施等等,非常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