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期的關鍵部署
——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中國經濟走向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新華社記者張旭東、何雨欣、王希、江國成) 在中國經濟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開會議指出,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節奏,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複雜。此次會議討論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做出重要判斷和關鍵部署,這為中國經濟下半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個重要目標: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
“下半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總體平穩發展態勢”“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這是此次會議做出的重要判斷和提出的目標任務。
在當前經濟增速逐季回落的背景下,這次會議展望下半年形勢時鮮明提出: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下半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總體平穩發展態勢。同時,也要認識到,世界經濟正在深度調整,國內外發展環境十分複雜。
判斷明確方向,目標穩定人心。“這一判斷很重要,這是政策框架合理化的大前提。”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説。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認為,從外部環境看,雖然世界經濟還在深度調整,但總體比較平穩;從內部來看,上半年經濟形勢基本平穩,企業利潤也出現起色,中國經濟下半年具備諸多有利條件。
經濟學家張其佐表示,會議提出要“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這意味著為中國經濟明確了預定發展目標,絕不能讓經濟大起大落,務必確保完成全年任務,實現良好開局。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這也可以看出,應對經濟增速下滑不超出可容忍底線,是當前工作的一大重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説,會議做出的下半年經濟仍將保持總體平穩發展的判斷,有利於合理引導公眾預期,也點明了目前的問題和困難。從“兩點論”看問題,判斷妥當。
統籌調控政策:“穩、活、托底”三者統一
調控政策,萬眾矚目。會議強調,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
“三者有機統一的核心,體現出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宏觀政策以穩為主,大的調整不合適;微觀政策居中,更加突出市場的作用,讓企業有更大的生存空間;社會政策上,政府要拖住底,進一步明確了思路。”白重恩説。
“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最重要還是政府定位,是政府的歸政府,是市場的歸市場,統籌兼顧,這才是政府轉變職能的有效體現。”白重恩説。
張永軍認為,調控指向更加明確。宏觀要穩定,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得以延續,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不太可能出現;微觀政策要注重激發企業活力,社會政策重在保障民生,確保不出社會問題。“三者的有機統一,構建了一個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體系。”
注入新生動力: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培育新的增長點勢在必行。
在這次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的十項具體部署中,“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激發企業活力”“清費減負”“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信息産業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産業”“推動新興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等舉措格外亮眼。
“從這些措施看,啟動內需的舉措居多,這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張永軍表示,當前“三駕馬車”中外貿最疲弱,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還是要倚重內需引擎。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表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最大的潛力所在,挖掘新型城鎮化的內需潛力,就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通過對包括戶籍、土地、財稅在內的制度改革以及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釋放內需潛力。
當前信息産業方興未艾,國家也在推動年內發放4G牌照。業內人士認為,加快信息、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産業發展,這在拉動內需、穩住增速的同時,還有利於破解資源環境制約,回應百姓對碧水藍天的新期待,而推動服務業發展,有利於直接擴大就業空間、提升就業質量。
增強發展活力:轉方式促改革激發市場潛力
儘管短期內經濟增速的起伏需要應對,但從中長期看,要增強中國經濟後勁和活力,根本出路在於轉方式促改革。
從“推動居民消費升級”到“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從“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到“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從“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到“深入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從“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産品和環境價格改革”到“統籌城鄉社保體系建設”,這次會議對下半年的“轉方式、促改革”做出了詳盡部署。
轉型增強動力,改革激發活力。賈康表示,這些措施核心宗旨都是要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更多靠市場力量優化資源配置,使其成為激活經濟內生性增長動力的源泉。
張永軍認為,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意在明確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清除制約生産率提高的障礙;推進財稅金融、資源性産品和環境價格改革,可以促進資金、資源等生産要素更順暢流動,實現更高效率的配置。
著力保障民生:穩固經濟發展的基石
民生是穩固經濟發展的基石。會議認為,繼續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統籌城鄉社保體系建設,妥善安排好災區群眾生産生活,促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就業是民生之本,保障就業是保障民生很重要的一點。”白重恩認為,從根本上保障就業還是需要把市場進一步搞活,為企業注入活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一些專家也指出,保障民生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既要全面推進,也要突出重點。要在目前我國資源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把有限的資源用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最能關乎百姓福祉的突出問題。
此外,針對老百姓普遍關心的物價問題,會議強調,穩定價格總水平,加強重要商品産供銷銜接,努力減輕物價上漲對群眾生活的影響。
“經濟越困難,越要保障民生。這些民生舉措就恰好起到了社會政策托底的效能。”張其佐説。
新聞背景:半年十大數據折射中國經濟走勢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新華社記者王希、何雨欣)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複雜嚴峻的形勢,但各項指標總體仍處於年度預期目標的合理區間。透過上半年的十大經濟數據,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經濟的發展軌跡。
【數據1:GDP增長7.6%】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為248009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告別以往10%增速的高平臺,中國經濟增速如今逐季回落,凸顯經濟下行壓力。
【數據2:CPI上漲2.4%】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4%,這大大低於3.5%的全年預期目標。物價平穩可控,這是上半年經濟運行中的一大亮點。
【數據3: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0.1%】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作為“三駕馬車”的主力,當前傳統投資驅動模式難以繼續發力。下一步關鍵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引入多元投資,激發新活力。
【數據4: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7%】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在經濟增長動力中,消費被寄予厚望,下半年消費增長有望繼續保持回升勢頭。
【數據5:進出口總值增長8.6%】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9976.9億美元,同比增長8.6%。進出口呈現逐步回落態勢,第二季度同比增速從首季度的13.5%回落至4.3%,6月進口、出口同比雙雙呈現負增長。國內外經濟不振,令外貿面臨諸多挑戰,下半年局面仍相當嚴峻。
【數據6:城鎮新增就業725萬】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25萬人,同比增加31萬人,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與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持平。就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底線,上半年就業形勢可觀,發揮了經濟“壓艙石”的作用。下半年,就業形勢仍謹慎樂觀。
【數據:M2增長14%】6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4%,較上月末下降1.8個百分點,但仍高於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13%目標。M2反映整個社會貨幣供應量。經歷了“錢荒”的中國經濟,在日後貨幣調控的“鬆緊適度”方面當有更多考量。
【數據8:財政收入增長7.5%】上半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68591億元,增長7.5%,再次印證財政收入正由以往高增長轉入低速軌道,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全年完成預期目標並不易。
【數據9: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回落】扣除價格因素,上半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分別為6.5%和9.2%,增速皆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居民增收難度加大。經濟困難尤須保障民生,收入關係百姓生計,要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
【數據10:冬小麥實現“十連增”】夏季糧油再獲豐收,冬小麥實現“十連增”,秋糧長勢較好。今年夏糧産量2638億斤,比上年增加39億斤,創歷史新高。農業繼續保持良好態勢,為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