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湖南抗擊10年來最嚴重旱災紀實:眾志成城抗"旱魔"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31日 19時20分   來源:新華社

眾志成城抗“旱魔”——湖南省抗擊10年來最嚴重旱災紀實 

    新華社長沙7月31日電(新華社記者鄒雲、周楠、明星)今年7月以來,湖南省遭遇了近1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截至7月底已造成129萬人臨時飲水困難,1179萬畝農作物受旱,且旱情仍在發展。在驕陽如火的湖南旱區,面對特大自然災害,全省幹部群眾眾志成城抗大旱,動人場景比比皆是。

    群眾有水喝,再苦都值得

    橫跨湘南、湘西南的衡陽、邵陽、婁底一線,因為特殊的地質和氣象條件,是出了名的“乾旱走廊”。今年大旱發生以來,這一帶部分山區不僅生産用水吃緊,一些地方人畜飲用水更是面臨枯竭。危急關頭,湖南省委、省政府迅速調集有生力量、撥付大筆財政資金,夜以繼日發起了抗旱保民生大會戰。

    在衡陽市珠暉區東陽渡鎮荷塘村,大旱導致1100多畝稻田乾枯開裂,亟待從附近耒河取水。但村裏一時無法集中足夠勞動力挖渠道,村幹部就向武警湖南總隊衡陽支隊求援。

    第二天清晨,80名武警官兵和一輛水罐車開到荷塘村。武警官兵一邊迅速清理廢渠、開挖新渠,一邊用水罐車對稻田應急補水。一上午,武警官兵們清理恢復了1000多米廢舊水渠,新開挖200多米水渠。荷塘村村長陳話生激動地説:“能保住口糧田,多虧人民子弟兵!”

    邵陽縣黃塘鄉合星村村支書夏德桂對記者説,村裏的井都枯了、塘也幹了,靠政府及時送來“救命水”,鄉民們生活才能維持。

    在湖南各地黨委、政府組織下,旱區眼下有成百上千支打井、引水、送電、送水小分隊在行動。送水隊員們天天頂著烈日往山區送水,每天早上六點多出門,深夜才回家。連日來承擔送水任務的邵陽縣黃塘鄉水利站站長孫紅元雖然累得一臉憔悴,但他説:“群眾有水喝,再苦也值得。”

    大家互讓互幫 抗災總有辦法

    作為全國水稻生産第一大省,湖南歷史上大旱之年往往因為“搶水澆禾”引發矛盾甚至鬥毆。穩控水情保一方穩定,對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都是嚴峻考驗。

    在湖南旱區,很多地方黨委政府發動幹部、黨員和群眾互諒互幫,先保群眾用水,先保最困難的人用水。水利部門還根據灌區內不同村組的灌溉面積、地勢高低等,制定灌溉方案。派出大批幹部在每個分水閘門及涵管專人把守,按照既定方案合理灌溉,避免搶水糾紛。

    在邵陽縣黃荊鄉南山村4組,有120余人遭遇“喝水難”。退伍軍人劉正青家裏的井還有水,他就節約用,淘過米的水洗菜,洗過菜後再洗手,每天只用兩擔水,將省出來的乾淨水讓給村民用。劉正青説:“天災面前只要大家團結互助,總有辦法渡過難關。”

    人手不足是勞務輸出大省湖南當前農村抗旱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在邵陽縣五峰鋪鎮雙河村車塘組,23戶留守家庭組成“抗旱聯合體”,從一公里外的江底架設水管抽水救水稻。頭髮花白的老人、帶著孩子的婦女,有的拉水管,有的開渠道,有的送飯送水,多年未見的集體勞動場面令在場的每個人感動。

    群眾積極自救 村民各有高招

    旱魔肆虐下,各地群眾發揮民間智慧抗災自救,創造出了許多抗旱“妙招”。

    在邵陽縣五峰鋪鎮,種糧大戶劉克西等人發現乾涸的河床裏,在夜間的一段時間裏會冒水,而白天則又會在晴熱高溫中迅速蒸發。於是,村民們在河邊打地鋪,一發現“汩水”就趕緊抽水救禾苗。

    在雙峰縣印塘鄉印全組等地,村民們千方百計找水。他們從一些表面乾涸的幽深溶洞裏發現地下河,還根據條件修建窯洞井蓄水,基本緩解了村民生産生活用水。

    在辰溪縣橋頭鄉龍埠村,種糧大戶曾四寸、陳良躍夫婦還發明了用汽油機、增壓泵、幾個大水桶和拖拉機研製的“山寨噴灌車”。他們在一台拖拉機上放6個盛滿水的大水桶,一台小發動機帶著增壓泵將霧狀水滴噴向稻田。“山寨噴灌車”每天能運12車水,3天就完成一輪澆灌,相比直接灌水,“山寨噴灌車”比直接灌溉節水85%。

    “今年雖然大旱,但我家那110畝田收入8萬元不成問題。”火辣辣的陽光下看著自家綠油油的禾苗,陳良躍樂呵呵地説。

 
 
 相關鏈結
· 980萬畝農作物受旱災 湖南省各部門合力抗旱
· "缺水是我們目前最大的困難"——貴州旱災區見聞
· 湖南省持續高溫引發嚴重旱災 53萬人飲水困難
· 湖北省18個縣市出現旱情導致百萬農田受旱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