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浙江南湖:老舊小區不再是被人遺忘的"城市傷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07日 16時0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8月7日電(記者 裘立華)現代城市中許多老舊小區由於沒有業委會和物業管理,導致管理缺失、環境臟亂、治安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探索居民小區自治管理模式,使得老舊小區內事務有人管,矛盾能及時解決,老舊小區不再是被人遺忘的“城市傷疤。”

    嘉興市南湖區民政局局長唐奇鋒介紹説,2007年開始,南湖區對6個街道46個開放式老舊小區試行居民小區自治管理模式,經過6年多的實踐,小區的環境面貌大為改善,居民從“被動管理”到成為小區的主人,實現大小事務有人負責,大小矛盾及時化解。

    居住在南湖區解放街道淩塘社區華美小區內16幢樓房裏的居民,由於工作單位經濟效益差,這些居民本身要為各自的家庭操勞,無暇關注小區公共事務,因此在居民自治小組成立之前,小區內無大門、無圍墻、無保安,垃圾隨處堆放,入室盜竊經常發生。

    2009年,社區居委會在華美小區內廣泛徵求意見後,成立了“華美居民自治小組”,自治小組共有12個成員,由小區內的退休黨員等擔任。

    “開始時居民不信任,我們就建立了公示制度,小區自治的每筆經費的收入與開支每個季度在小區的櫥窗和大門口公示。”淩塘社區黨總支書記徐惠琴説,慢慢地大家發現小區的環境在改善,自治小區成員也在為大家做實事,自治費的收取率也由60%上升到95%。

    在居民自治小組的帶領下,華美小區安裝了“監控”、聘請了保安,再加上自治小組爭取到房屋維修金進行頂樓漏水的修補,小區的硬體和軟環境得到“雙升級”。

    華美小區的居民張尉如説,有時候某家居民屋裏漏水了,我們馬上找到自治小組成員,他們立即從家裏出來檢查相關水錶、關掉水閥。

    華美小區的變化是南湖區眾多老舊小區的縮影。近年來,南湖區採取各項措施不斷豐富為居民服務的內容與事項,自治小區聘請居民任“調解老娘舅”、設立社區幹部工作室,調解糾紛;組建扶貧幫困、環境保潔、計生醫療、敬老助殘、就業指導、文體宣傳等民生服務隊,將小區管理和居民服務有效結合。

    虹橋社區嘉職院小區從2007年開始實施自治,自治小組除了義務管理小區治安、衛生,協調解決居民矛盾等,還成立了一支便民服務隊,由10多名掌握維修技術的居民組成,免費為小區居民開展維修家電、疏通下水管道、更換電路開關等業務。

    在煙雨社區毛紡五村,馮海玲作為居民自治小組長,在居民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前些年小區有位居民得了癌症,馮海玲發動大家為這位居民募捐,讓大家感受家的溫暖。

    唐奇鋒説,截至2012年,南湖區各鎮、街道共有113個小區申報開展小區自治,涉及居民4.5萬餘戶,近15萬人享受了小區自治的成果。

 
 
 相關鏈結
· 郭金龍深入北京通州老舊小區、施工現場調查研究
· 讓群眾住上"平安房"郭金龍調研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 北京:老舊小區改造增加面積收費標準自行制定
· 北京市2億元用於對100個老舊小區進行無障礙改造
· 北京將為部分老舊小區居民提供臨時平價裝液化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