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同心協力抗天災——來自重慶旱區一線的調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08日 15時2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8月8日電(記者 李松)7月以來,重慶各地降雨持續偏少,最高氣溫、高溫天數均創下1951年以來最高值,一場罕見的伏旱在巴渝大地蔓延,高溫已造成200多萬畝農田受旱。面對嚴峻旱情,重慶市把抗旱服務延伸到災區一線,幹部群眾全力以赴,打響了一場抗旱“攻堅戰”。

    水利設施抗旱效益顯現

    記者在重慶旱區採訪發現,骨幹水源工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在這次抗旱中發揮了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乾旱帶來的損失。

    渝南的綦江區過去每遇大旱就供水緊張,隨著區內骨幹型水源工程魚欄咀水庫下閘蓄水,極大改善了抗旱保供水的能力。

    “今年綦江持續酷熱超過1個月,但城區供水未出現斷供、限供。”綦江區水務局副局長劉佳彬説,魚欄咀水庫目前蓄水量仍保持在2000萬立方米以上,完全可以保障綦江城區26萬群眾飲水安全。

    骨幹水源工程在全力保障重慶城鄉居民用水的同時,分佈廣泛的小型農村水利工程也在發揮著抗旱功效。在長壽區鄰封鎮上坪村,今年已經歷近40天37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持續“烘烤”,村裏尚未出現人畜飲水困難和農作物大面積減産。這主要靠的是完善的“小農水”工程。

    6日上午,烈日炙烤著大地,氣溫已經攀升到40攝氏度以上。上坪村2組村民易伯書熟練地打開封在地裏的水閥,接上橡皮水管給果樹澆水。易伯書説,多虧“小農水”幫忙,雖然連晴高溫持續了一個多月,但澆地的水一直也沒有斷過,果子長勢仍然很好。

    “最近幾年,上坪村‘小農水’工程共投入了200多萬元,主要用於對山坪塘、灌渠整治改造,提高蓄水、供水能力。”上坪村支部書記雷禮明説,現在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喝上了自來水、平均每2畝地就裝上了一個灌溉閥門,抗旱能力大大增強。

    科學抗旱將損失降到最低

    依靠科學抗旱,降低了農作物損失。7日,記者來到涪陵區石沱鎮三五村,農民鄧興才和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技人員一起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蹲在田坎邊學習再生稻防旱防災技術。鄧興才告訴記者,通過專家指導,我知道了蓄留再生稻的田土,需要注意保濕,防止水分蒸發,才能減輕損失。

    “旱情發生以來,重慶市各級農業部門都派出技術指導小組,制定相應的救災技術措施,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作出分類救災技術指導。”重慶市農委副主任張洪松説,農業部門還組織專家編發了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減災技術規範,專門用於指導災區恢復生産。

    同心協力抗禦旱災

    面對嚴重旱情,重慶市上萬名黨員幹部還深入農村旱區一線,同災區群眾一起,同心協力抗禦旱災。

    江津區朱楊鎮不少地方出現嚴重旱情,部分村社人畜斷飲。朱楊鎮從7月底開始,抽調送水車,為缺水嚴重的村社運送生活飲用水。

    朱楊鎮振興社區9組地處山區,有40多戶村民緊缺飲用水。當送水車到達這裡時,鄉親們紛紛迎上來接水。“這段時間用水太困難了,政府給我們送來潔凈水,真是幫了大忙了!”71歲的村民伍班富一邊接水,一邊動情地説道。

    彭水縣高谷鎮共和村地處武陵山區,村民劉升宜説,現在,共和村小型堰塘基本乾涸了,村裏不少群眾出現了“吃水難”,要取水得去四五公里外的一處山溝裏挑水,每趟來回都要兩個多小時。

    為解決群眾飲水困難,高谷鎮組織抗旱服務隊,到村裏幫助村民打深水井,並購買潛水泵和水管,供村民們免費使用。

    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嚴永輝介紹,抗旱服務已深入災區第一線,目前,重慶已累計投入抗旱人數10多萬人,投入運水車240多輛,通過合理調配水源、緊急送水等措施,已累計解決了近30萬人、11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

 
 
 相關鏈結
· 桂北部分縣炎熱乾旱少雨 2萬多群眾遭遇飲水困難
· 週末要聞:國辦通知做好當前高溫乾旱防禦應對工作
· 中央氣象臺繼續發佈乾旱黃色預警和高溫橙色預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