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變樣 場變鎮 家變綠
——新疆兵團南疆墾區奔小康三年有“三變”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8日電(記者儲學軍 張鴻墀 潘瑩)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提出,到2015年,率先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2018年率先在西北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而分佈在天山以南、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星羅棋佈的團場,自然稟賦差,貧困人口多,成為新疆兵團實現小康“路線圖”上最難的一環。
這些團場目前發展如何?記者近日走進塔裏木盆地腹地,走進崑崙山深處,感受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三年來,南疆墾區令人欣喜的變化。
民生改善人變樣
新疆兵團有貧困團場97個,相當一部分分佈在地處喀什的第三師、和田的第十四師等南疆墾區。有的團場駐在“水到頭、路到頭、電到頭”的偏遠山區,有的被鹽鹼遍地的大片荒漠包圍。經濟發展、職工收入與兵團平均水平差距大,脫貧致富、實現跨越式發展難度也較大。
近些年,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幹部職工奮發自強,南疆墾區貧困團場和少數民族聚居團場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牧場”——第十四師一牧場,曾是兵團貧困的“極地”。記者近日在崑崙山深處最偏遠的一牧場6連看到,陰暗、潮濕的“地窩子”早已被廢棄,牧工們住的是保暖舒適的彩板房,每家配備有大容量太陽能電池板,也能看上電視了。
過去,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南疆墾區尤為突出,受語言、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很多年輕人找不到事幹。
28歲的阿不都努爾初二輟學後,一直沒有固定工作,成家生子後還和父母住在一起。今年3月,他和媳婦努爾斯曼古麗加入三師49團新成立的“青年創業孵化基地”,結束“啃老”生活。這個專為解決年輕富餘勞動力就業的連隊,給每人提供30畝地、40只羊,培養他們種植、養殖技能,一年下來收入將不少於4萬元。
2012年4月,兵團黨委下發《關於加快少數民族聚居團場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舉全兵團之力,用二三年時間,使少數民族聚居團場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職工群眾生活明顯改善。
這一政策為南疆墾區改善民生注入大量資金,也為職工群眾增收致富創造機遇。南疆墾區人口最多的51團政委努爾買買提·買海提説,在兵團及其他兄弟師的援助下,通過組織勞務輸出、建立地毯廠等途徑,全團3000多名富餘勞動力絕大多數實現轉移、就業。
團場加速城鎮化
南疆墾區不少團場分散在沙漠邊緣,條件艱苦。近3年來,在國家和內地省市大力支持下,兵團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把部分團場建成小城鎮,成為職工群眾集中居住地。
南疆墾區許多團場被列入兵團重點城鎮建設單位。學基建出身的45團副團長李國安説,“團場歷史上哪有過這麼大力度的建設陣勢”,100多棟、1600多套樓房拔地而起,總投資2·8億元、總建設面積18萬平方米的南湖小區短短1年多已初具規模。
今年春節前夕,趙樹義一家搬進了小區首批完工的新樓房。“休閒有廣場,遊玩有公園。過去哪能想到團場人也能過上城裏人的生活。”老人爽朗的笑聲透出滿足。
2012年,兵團城鎮化率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達58%。目前已有170多萬幹部職工住進新居。
城鎮化的加速,悄然改變了兵團人沿襲幾十年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兵團幹部職工住進生活設施配套齊全、公共服務完善的社區,新疆兵團正在完成從團場管理到城鎮管理的轉變,連隊功能也正在向社區功能轉化。
新疆兵團政委車俊説,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再用幾年時間,通過新型城鎮化讓兵團260多萬職工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生態創建家園綠
在毗連和田地區皮山縣旁的沙漠地帶的皮山農場8連,一座綠意盎然的中心環島,向周圍延伸出一排排紅頂平房,衛生室、閱覽室、固定停車位一應俱全,這個現代化的小型社區是8連200多戶幹部職工的新家園,已有不少人搬進新居。隨行的8連幹部指著一路之隔的黃色沙丘説,去年,這裡也是和那邊一樣的沙包、鹽鹼地,用了不到1年植樹造林,這裡的綠地率已達48%。
在南疆墾區,風沙肆虐,當地幹部職工深知生態創建的重要性,也總結出不少可貴經驗。
“在南疆種樹,春季不如秋季,春天風太大,樹苗成活率低。種楊樹也有講究,1米多高時要統一剪頭,這樣可保證成活率達90%以上。”在南疆墾區工作大半輩子的皮山農場政委蒙忠戰説起種樹頭頭是道。
為抵禦風沙對作物和居民區的侵襲,南疆墾區圍繞沙漠邊沿和邊境一線,不斷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天然林保護、防風治沙、退耕還林和退牧還草。
據統計,2012年新疆兵團完成人工造林近40萬畝。記者在新疆兵團最南端的第十四師看到,80%以上的農田都得到林網的有效保護,墾區荒漠化趨勢有所遏制。
十四師224團以盛産“玉棗”聞名全國,但許多人並不知道,這裡曾是一片人跡罕至的亙古荒原。經過近10年開發建設、封沙育林,這裡已經形成了防風基幹林、農田林網和居民點綠化相結合的綜合防護林生態體系。
224團政委郭耀峰説,過去這裡一年260多天有浮塵,其中60天是沙塵暴天氣,這兩年雨水明顯增多,時常能見到藍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眼下,皮山農場在東面沙漠上又建起一片新區,主幹道兩邊栽上4米多高的法國梧桐和1米多高的花葉喬木,新區外圍則是一道道青楊、胡楊、紅柳構成的防護林。
“好環境給人帶來好心情”,在皮山農場開了一家噴繪店的維吾爾族大學生努爾·買買提説,這裡的發展變化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是他選擇回鄉創業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