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進入“啃硬骨頭”階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11日 15時3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記者 劉羊旸)被譽為我國“綠色長城”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到今年11月就迎來了35週年。這項工程在取得令世人矚目成就的同時,也進入了攻堅克難的緊要時期。

    “三北工程共八期,現在實施到第五期,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國家林業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總工程師洪家宜説,新的建設任務空前繁重,過去營造的防護林有相當部分需要進行更新改造。

    三北防護林建設是按照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由近及遠的原則推進的。經過30多年建設,條件較好的地方已經基本完成造林,剩下的大多數地方條件較差,環境惡劣,降雨量較少,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造林難度越來越大。

    來自國家林業局的數據顯示,經過三北工程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截至2012年,已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2647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地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向“人進沙退”的重大轉變,工程區水土流失程度明顯減輕。

    “但三北地區仍然是我國林草植被最稀缺、生態環境最脆弱、生態産品最短缺的地區。” 洪家宜説,三北地區現有沙化土地面積143.8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138.5萬平方公里,分別佔全國的83%和39%,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是三北地區最突出的生態問題。

    生態建設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和系統性的特點。目前,三北工程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需鞏固已有成果,同時要攻堅克難、開拓創新。根據三北五期工程規劃,到2020年,工程區需完成造林1647.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2.27個百分點。與前四期工程相比,五期工程建設內容更加豐富,任務更加繁重。

    在三北五期工程啟動之時,國務院召開會議指出,要深刻認識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把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作為根本任務,把改善生態環境和滿足民生需求作為基本要求,把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復作為主要手段,堅持全面推進,加強基地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凝集各方力量,大力保護和擴大林草植被,努力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三北工程既是事關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性工程,也是三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表示,工程建設必須堅持生態為本,加強黃河、遼河、海河、灤河等重點地區水土流失治理,集中力量抓好科爾沁、毛烏素、呼倫貝爾、渾善達克等四大沙地治理,依法劃定封禁保護區,從源頭上減輕風沙和水土流失危害。

    “在新形勢下,實施好三北工程,要堅持政府主導,增加政府投入。”洪家宜説,同時要加強改革創新,依靠市場引導,進一步調動農民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堅持科技先導,不斷提高工程建設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的實效。

 
 
 相關鏈結
· 構築富民惠民"綠色長城"-記山西三北防護林建設
· 內蒙古自治區規劃10年營造三北防護林8000萬畝
· 陜西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暨全面治理荒沙大會召開
· 內蒙古“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總結表彰會召開
· 吉林省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總結表彰大會召開
· 林業局森防總站確定服務三北五期工程9項重點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