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8月12日電(記者李黔渝)“幹部駐村幾個月,村容村貌變了樣”,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響水洞村村民石長英感嘆,過去在外打工總感覺城市發展快,農村老家卻一點變化都沒有。現在水泥路硬化到家門口,村子整潔又漂亮,村民致富有了方向,而這些變化與上面派下來的駐村幹部分不開。
駐村的張剛是貴州省人口計生委的幹部,今年2月來到響水洞村。響水洞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貧困村,坐落在深山裏。張剛説,這裡的苗族受外來文化影響小,50歲以上的村民和10歲以下的小孩幾乎都不會説漢活,能説漢語的村民都是外出打工回來的,講的都是南腔北調的普通話。
“剛開始語言不通,交流起來非常困難,村民也擔心我是不是真的來搞幫扶,工作很難展開。”為了儘快融入村民,張剛在村裏住了下來,跟著村民們唱苗歌、學苗話,“村裏大事小事我都去看看,誰家結婚、辦滿月酒我也跟著隨個禮,慢慢村民就信任了我。”
通過拉家常、談問題,張剛摸清了制約響水洞村發展的主要問題。張剛説,他來之前,村裏村支書空缺,村主任也因故停職,百姓急需一個村委領導班子增強凝聚力。“通過村民選舉、鄉鎮調配,村兩委組織得到健全,大家就開始齊心協力定規劃、發展生産。”
在協調爭取到交通部門給村裏規劃的17公里公路建設項目後,目前進村公路已有3.2公里即將硬化完工。村民田永明説,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主動留下來,投工投勞,直到把路修好再出去。
村民龍正清在廈門打工,白天下苦力,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畫畫。記者看到,畫稿上規劃著村裏哪修賓館、哪修游泳池、哪修學校,一共有20多幅。“城市越來越漂亮,可回到村裏還是那麼窮,我們天天盼著響水洞村發展變化,現在終於變成了現實。”
在貴州省人口計生委提供的資金支持下,響水洞村又新修建了學生食堂、教師工作室和民族文化廣場。在幾個月的時間裏,村裏完成了改廁、清理加固河道、修建垃圾池、計生衛生室等基礎設施改造,響水洞村已連續4個月在全縣衛生評比第一。
現在,走進響水洞村,仿佛來到一個“世外桃源”,入村沿路的崖壁上彩繪著人口計生宣傳畫,溪河環村而繞,山間瀑布垂流直下,風景美不勝收。
村民石長英上個月加入了村裏的苗繡合作社,合作社與縣裏的苗繡公司簽訂協議,産銷都有保證。石長英説,村裏的婦女都會刺繡、織布,現在不用外出打工就能賺錢,農活也不耽擱還能照顧家裏。“這是過去想都想不到的。”
“響水洞村還擁有儺戲、‘上刀山下火海’等民間絕技,村裏以後就朝著民族生態旅遊方向發展,現在在政府的支持下已有村民搞起了農家樂,發展會越來越好。”張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