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變革“大腦中樞”—中科院機關科研管理改革調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15日 20時52分   來源:新華社

變革“大腦中樞”釋放創新活力
——中科院機關科研管理改革調查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吳晶晶、翟玉珠)撤銷原來所有的業務管理局,摒棄條塊分割的科研管理方式;強化協同,成立學術委員會等4個委員會;簡政放權,激發研究所和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中國科學院15日宣佈,該院近期對機關科研管理體系進行了重大改革。

    中科院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實施對全院“大腦中樞”的改革,是出於什麼考慮?改革産生了怎樣的成效?

    新形勢“倒逼”改革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呈現新的特點。學科交叉融合,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而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科技重大成果産出和轉化應用提出了新要求。

    作為科技“國家隊”,中科院現有104個研究所、中科院學部、2所大學,形成了以自然科學為主的完備學科體系,這是中科院發揮強化協同創新的有利條件。

    作為全院的“大腦中樞”,中科院機關過去設置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基礎科學局、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等4個業務局,每個局分別聯絡幾十個研究所,另外設置院地合作局。這種機構設置沿襲了幾十年,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弊端也逐漸顯現。

    “過去的機構設置職能交叉、條塊分割現象嚴重,研究所按條塊劃分、經費切塊管理,帶來經費分配、項目組織等諸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各研究單元的協同合作,難以發揮跨所、跨學科統籌佈局、解決多學科綜合性重大問題的優勢。”中科院秘書長鄧麥村説,而院地合作局不管研究,與地方、企業的合作落實起來也不順暢。

    此外,過去中科院機關的一些管理職能分割過細,導致一些管理工作陷入“誰都管又誰都不管”的局面,成本高、效率低,難以有效進行長遠的戰略謀劃。

    理順關係、強化協同、提高效能

    改革後,中科院機關在設置上分成了科研業務管理、綜合職能管理兩個序列。其中,科研業務管理序列把過去的業務局全部撤銷,新組建了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務局、科技促進發展局。

    “這樣的設置理順了關係,3個新業務局可以避免職能交叉、重疊,符合科技創新價值鏈的要求,而每個局的處室則依據學科領域來設置,這樣就兼顧了學科發展。”鄧麥村説。

    中科院改革的另兩個著力點是“上提”和“下放”。

    “上提”就是把重大的學術發展問題提升到院層面來研究論證、組織協調。為此,中科院新設立了發展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教育委員會、科學思想庫建設委員會等4個委員會,均聘請院內外高水平科技和管理專家組成。

    “下放”則是簡政放權,減少機關對研究所具體事務的管理,提高機關工作的戰略性、科學性、協調性和執行力,進一步擴大研究所的自主權,釋放和激發研究所和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王越超説,改革後,業務局不再像以前那樣簡單地切塊聯絡研究所,而是要更加集中精力,圍繞協同創新、科教融合等工作,做好規劃設計、協調服務、督查推進等工作,力求促進重大創新突破和成果産出。

    改革釋放創新活力

    中科院機關管理改革減少了院機關對研究所微觀科研活動的外部干預,擴大了研究所的自主權,大大釋放和激發了全院的創新活力。

    “作為京外基層科研單位,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清新空氣。”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説,過去我們只是與某一個業務局“綁定”,現在則可以和所有業務局溝通聯絡,可以説改革促進了全院的大協作與大交叉。

    在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黃晨光看來,改革後雖然研究所失去了“代言人”,但有了更大自主權,可以在學科發展、重大任務佈局上有更多自己的考量。

    “改革也讓我們産生了壓力和危機感。”黃晨光説,“平庸的研究站不住了,我們必須思考本學科重大交叉突破點在哪,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做出有顯示度的工作,研究所才有未來。”

    改革也激發了院機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這麼大規模的改革,沒有一個人到我這裡來‘扯皮’的。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是搶事做,而不是把事情往外推。” 鄧麥村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