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醫生"讓世界尊敬——援外醫療隊50週年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18日 07時41分   來源:光明日報

    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甘忍親人相隔之苦、甘冒殞命之險,在遙遠的異域,不畏艱辛,為當地百姓消傷除痛,他們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中國醫生”。

    這是一支無堅不摧的隊伍,他們的眼裏只有病人,而無國界之分;這支隊伍日漸龐大,在1963年至今的半個世紀中,從第一批24位累計到今天的2.3萬名;這支隊伍跨洲越洋,走進66個國家和地區,為醫療技術落後的受援國診治病人達2.6億人次。這就是被受援國人民視為親人的中國援外醫療隊。

    從“不認可”到“不讓走”

    在非洲一些國家,如阿爾及利亞,有很多人叫做同一個名字“喜努華”。這個名字來自法文音譯,直譯成中文是“中國人”,非洲人為何要稱自己的孩子為“中國人”?

    回溯至1962年7月,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脫離法國殖民統治而獨立,外籍醫務人員和醫療設備幾乎全部撤走。阿境內缺醫少藥、疾病橫行,人民求醫無門,阿政府向世界發出醫療援助呼籲。

    彼時,我國第一個向世界宣佈將派遣醫療隊赴阿長期工作。隨即,1963年4月6日,從北京、上海等地優秀醫生中抽調組成的醫療隊開始奔赴阿爾及利亞。面對來自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當地百姓似乎並不歡欣,而是懷疑:這些來自中國的醫生,能比得上剛撤走的歐洲專家嗎?

    其實,為了贏得當地百姓的信任,醫療隊在組建時就採取了高職低派的做法——主治醫師當住院醫師用,年輕外科醫生當護士用。儘管如此,當醫療隊的放射科醫師魏金元為一位病人診斷出胃潰瘍時,病人並不信服,特意跑到170公里外的大城市奧蘭做檢查,但檢查結果與中國醫生的診斷並無二致。

    但是,這並不足以讓他們認可“中國醫生”,直至醫療隊讓他們“重見光明”。在當地,白內障是常見病卻無法醫治。當眼科醫生劉鋼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愈了一位病人時,當地人奔走相告。

    就這樣,醫療隊陸續開展的大型外科手術和疑難重症治療,相繼填補了阿國的空白。他們的針灸治療因為治愈了一位飽受“幻肢痛”的截肢軍人,而聞名整個阿爾及利亞,被稱為“神針”。

    當中阿雙方初定的半年援助期將滿時,阿國政府3次挽留,醫療隊拖至1965年10月才回國。在2年半的時間裏,醫療隊診治37萬多人次,做了3000多例手術,接生1000多個嬰兒,而且,從沒發生過一次醫療事故。這些經過“中國醫生”的手來到世上的嬰兒,很多被他們的父母取名為“喜努華”。

    此後,從乞力馬扎羅山到幾內亞海灣,從尼羅河河畔到東非大裂谷,從廣袤的非洲大草原到茂密的叢林深處,中國醫療隊像珍珠般灑落在非洲大地上,並向亞洲、拉丁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發展中國家繼續延伸。

    不僅於此,醫療隊還為受援國無償援建了上百所現代化醫院、開展短期巡診……他們受到當地政府和百姓的信任和愛戴,迄今已有1001名醫療隊員獲得受援國首腦頒發的勳章等多種榮譽。

    無悔的人生中缺席了對親人的情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受援國醫院條件簡陋,醫療隊員常親手製作必要的設備和器械,如無影燈、手術床、高壓消毒鍋等手術設施,甚至因生活物資缺乏,他們自己種菜養雞,以備不時之需。

    但這並不算什麼,最大的苦楚來自思親念鄉。隊員們奔赴國外時,在對父母的盡孝中,他們缺席;在對愛人的陪伴中,他們缺席;在對子女的教育中,他們缺席。援外醫療的工作期限一般是2到3年,但經常受當地政府挽留,歸期一拖再拖。隊員們將自責和遺憾深藏心底,面對病人卻仍然是大醫精誠。

    第一批援外醫療隊隊員徐賢澤離開家時,懷孕7個月的妻子讓他為孩子取名。徐賢澤説,男孩叫彬,女孩叫文,取文質彬彬之意。

    徐賢澤本以為最多1年就能回國,但因為延期,回國已是2年半以後。徐賢澤想象著兒子見到他撲進懷裏的天倫之樂,但是面對的卻是一個看到他不知所措的兒子,酸楚無從説起。但與其他人比起來,徐賢澤自謂不算苦,有的隊員甚至失去了生命。

    當時,受援國多是環境堪憂之地,戰亂頻發、疾病肆虐。尤其是非洲國家,國內罕見的艾滋病、瘧疾、傷寒等傳染病在那兒司空見慣。

    面對這些疾病以及缺乏有效防護措施的醫院,每一次診治,隊員們都遭受著感染風險。在馬裏,一位醫療隊員為一名艾滋病人做手術時,病人的血液濺進她的眼內,經過及時處理後,她仍堅持為病人做完手術。術後她交代同事,如果她染上艾滋病,就不回國了,死後葬在馬裏。

    就是這一位位普通卻不平凡的隊員們抒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在中國派駐援外醫療隊的半個世紀中,因疾病、戰亂、工傷和意外事故,50位優秀隊員先後獻出了寶貴生命,大部分安葬在國外,缺席了自己後半生。

    為受援國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中國醫療隊”

    儘管有著缺席的人生,但只要受援國需要,援外醫療隊員從不缺席。他們期望,帶給受援國的不是一年又一年的外部救助,而是一代又一代的技術自立。

    桑給巴爾人蘇萊曼有兩個父親,一個是桑給巴爾前副總統,一個是“中國醫生”。這位總統父親曾對中國醫療隊説,我只給了他一個身體,真正使他成為有用之才的人是“中國醫生”。

    1965年,周恩來訪問桑給巴爾,對正在援桑的醫療隊説:中國醫療隊遲早要走的,我們要培訓當地醫務人員,給當地人民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的確,桑給巴爾醫生奇缺。在614位醫務人員中,本地醫生僅有2名,其餘32名醫生全是從國外招聘來的外籍醫生。為改變這一窘境,中國醫療隊開始了“既當醫生,又當老師”的雙重工作。

    蘇萊曼就是學生之一。經過中國醫療隊的培養,他的乳腺癌切除術、食管癌根除術、肺葉切除術、心臟缺損修補術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成為當地頗有影響的外科醫生。

    他只是一個縮影,50年裏,中國醫療隊通過臨床帶教、學術講座等各種形式為受援國培訓了大批醫務人員,留下了一支“永遠不走的中國醫療隊”。他們先後為受援國引進心臟外科、腫瘤摘除、斷肢再植、微創醫學等高精尖醫學臨床技術,同時將針灸、推拿等中國傳統醫藥的診療方法帶給這些國家。

    此外,自2003年迄今,我國每年舉辦數十期衛生領域的援外人力資源培訓班,邀請數百名發展中國家的醫療衛生人員來華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傳染病防治、衛生服務管理、傳統醫學、臨床手術和護理技術等。

    援外醫療隊不僅要給當地百姓授以醫術,還要用大愛無疆的精神感召後人。1985年,醫療隊隊員程紀中在中非因公殉職,17歲的兒子程軍在喪父之痛中立志學醫,並在5年後成為一名腦外科醫生。2000年,程軍繼承父親遺志,毅然參加了援外醫療隊,成為第9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程軍並不是唯一追尋父親足跡的援外醫療隊隊員,同樣受著父親感召的黃玫是第15、18批援馬達加斯加醫療隊隊員,其父親曾在馬達加斯加做了4年的援外醫療。因此,醫療隊去了一批,又回來一批,但後繼隊員如有根之水源源不斷。

    如同一位隊員説的那樣,援助醫療不一定要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要把我們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給他們,把“中國醫生”的形象展示給世人。其實,醫療援助僅僅是我國對外援助中9項主要工作之一,其他如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等項目,在前繼後續的工作中,一直傳承著“大愛無疆”的中華精神與世界情懷。(記者 陳海波 金振婭)

我國50年來派遣援外醫療隊2.3萬人次 50人犧牲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記者 羅沙、孫鐵翔)記者9日從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獲悉,今年是我國援外醫療隊派遣50週年。50年來我國先後向6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過援外醫療隊約2.3萬人次,50名醫療隊員在受援國犧牲。

    據介紹,我國1963年開始向發展中國家派遣援外醫療隊。截至2013年6月,我國先後向亞、非、拉、歐和大洋洲的6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過醫療隊,診治患者2.6億人次。迄今已有1001名醫療隊員獲得受援國首腦頒發的勳章等多種榮譽,有50名醫療隊員因疾病、工傷、戰亂、意外事故等在受援國犧牲。 >>>詳細閱讀

我國派出援外醫療隊員共診治患者2.7億人次

    全國衛生援外暨援外醫療隊派遣50週年會議15日在京舉行。50年來,我國累計派出援外醫療隊員約2.3萬人次,診治患者2.7億人次。

    今年是我國援外醫療隊派遣50週年。從1963年向阿爾及利亞派首批醫療隊開始,我國先後向亞、非、拉、歐和大洋洲的6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過援外醫療隊。目前,我國向49個國家派有援外醫療隊,其中42個是非洲國家,1171名醫療隊員工作在113個醫療點上。全國有27個省(區、市)承擔著派遣援外醫療隊的任務。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我國派出援外醫療隊員共診治患者2.7億人次
· 穿白大褂的中國天使--我國援外醫療隊派遣50週年
· 我國50年來派遣援外醫療隊2.3萬人次 50人犧牲
· 衛生和計生委學習習近平會見援外醫療隊講話精神
· 陳竺、張茅致信慰問援外醫療隊新春愉快身體健康
· 白衣天使情牽黑人兄弟—山西援外醫療隊開赴非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