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摸清地理國情“家底”——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徐德明談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吳晶晶)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性地理國情普查目前已全面展開,計劃用三年時間摸清我國地理國情“家底”。
什麼是地理國情?這次普查有何重大意義?普查的成果將發揮什麼作用?記者20日就相關問題專訪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徐德明。
問:什麼是地理國情?開展地理國情普查有何意義?
答:地理國情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間分佈、特徵及其相互關係,是基本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國情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了解國情、把握國勢、制定國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後多次開展經濟、農業、人口、土地等方面的調查與普查工作,為科學規劃、制定國策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而開展地理國情普查的目的,就是要查清我國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現狀和空間分佈情況,形成反映各類資源、生態、環境、人口、經濟、社會要素的空間分佈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成果,從地理空間的角度客觀、綜合分析評價我國國情國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服務。
問:我國此前從未開展過全國性地理國情普查,當前開展這項工作有何必要性?
答:由於受經濟條件和技術手段等制約,過去我國一直未能對基本地理國情進行全面、系統的普查,造成地理國情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時、不準確,對政府宏觀決策和科學管理造成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退化、空間結構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協調等問題日益嚴重,高溫、乾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家底”摸清楚,準確分析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做到科學規劃、科學佈局、科學發展,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問:首次地理國情普查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這次地理國情普查,一是要查清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的類別、位置、範圍和面積等;二是要查清交通網絡、城鄉建設、重大設施等人文地理要素的情況;三是要合理劃分地理國情統計分析的基本地理單元,對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進行空間化、綜合性統計分析評價;四是要建成覆蓋全國的地理國情本底數據庫。
問:這次地理國情普查在時間上如何安排?將如何組織實施?
答:普查從2013年開始,為期3年,分三個階段。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為前期準備階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術規程制訂,開展試點試驗、技術培訓、資料收集等工作;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為普查第一階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圖製作、數據採集與處理、外業調查與核查等工作;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為普查第二階段,主要完成普查信息的整理、匯總、統計分析,形成普查報告,發佈普查結果。
為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開展,國務院成立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各省級人民政府也將成立相應的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我們將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
問:地理國情普查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面臨哪些困難?
答:地理國情普查是一項全新的工作,作業範圍廣、涉及部門多、工作任務重、技術要求高、實施難度非常大。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植被、氣候差異極大,普查要翻山越嶺,甚至去一些危險的地方,工作非常繁重艱辛。
為此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已經擬定了採用天空地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充分利用國産資源三號衛星、航空攝影、無人飛機航攝系統和國家地理信息應急監測車等手段,根據各地不同特點,整合利用各種手段獲取普查信息。
另外,地理國情普查沒有現成的、完善的技術體系,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因此,普查工作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大膽探索,不斷優化流程、沉澱技術、培養技術隊伍。
問:地理國情數據將直接影響國家重大決策,如何確保數據的完整、真實、可靠?
答:我們將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依託現代科學技術去研究普查,運用先進裝備和手段來實施普查,保證普查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對篡改、瞞報、偽報普查數據和干擾普查工作的行為,要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嚴肅處理,確保普查數據的嚴肅性和真實性。
問: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如何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答:我們將堅持邊普查、邊應用的原則,充分利用普查獲取的最新數據,為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重大工程的實施提供保障,為經濟、農業、人口、國土、水利等方面的普查調查工作提供支持,為解決資源環境人口災害等問題、處理突發公共事件提供服務。
我們還將加強對成果的深度開發,完成沙漠變化、西北地區植被覆蓋變化、城鎮擴展空間格局、沿海陸地變化等熱點問題普查監測,為科學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普查結束後,我們將形成定期常態地理國情信息監測機制,並建立健全普查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