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今日關注:國企薪酬“摸家底” 直面隱性收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22日 20時30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劉敏、鄭曉奕、烏夢達)國資委于近日啟動的國資系統薪酬大調查,從單一工資管理向全面薪酬管控轉變,新增“隱性福利收入”調查,直面國企薪酬領域癥結。專家認為,這輪調查不僅是對國企自身制度的規範,更重要的是對收入分配改革有積極意義。

    矯正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從“摸底”開始

    “此次最大的突破是直面隱性收入。”中國社科院人口和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説,真正導致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增大的是某些階層隱性收入的增加,絕大多數的隱性收入被少數人佔有。

    長期以來,國企中高管收入過高廣受詬病,大量游離于監管和稅收體系外的“隱性收入”更是眾矢之的。今年全國兩會也關注到“灰色收入”問題。

    就在不久前,國家審計署公佈的針對多家國有企業的2011年度審計報告中,一批隱性福利被曝光:中移動購買2400萬元健身卡當做職工福利,一些央企違規給職工蓋樓發卡;此前的審計中,包括中國核工業集團、南方電網等多家國企違規發獎金、補貼、旅遊費的行為被“大起底”。

    民眾有質疑,調查有回應,在國資委的本次調查中,在以往調查的基礎上,新增“工資外收入情況”一項。這意味著,調查內容將涵蓋職工隱性福利收入、補充養老保險費(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各類商業保險等內容。

    長期以來,一些領域或行業的“隱性收入”大量存在,導致統計數據失真,扭曲了國民收入分配。一些人感覺手頭的票子“毛”得更快。

    “此次調查首次要求國企填報這部分收入的內容,體現了國資委對國企薪酬加強管控的決心,也有助於摸清長期存在於國企薪酬制度‘體外循環’的收入情況。”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競爭力部部長許保利説。

    打破三大“失衡”,促進分配格局更合理

    國務院常務會議和黨的十八大報告先後多次提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要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收入“失衡”,不但影響社會穩定,也不利於國企健康發展。

    在眾多“不平衡”的收入體系中,國企與當地社會平均薪酬水平之間的差距、國企高管與普通職工薪酬之間的差距、不同國企之間薪酬水平的差距是最顯著的三個“失衡”。這些癥結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國企擠破頭、民企人難留”、“薪酬與崗位挂鉤,與能力脫節”的怪象。

    近年來,大型國企頻頻曝出高管的高額年薪令民眾咋舌。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公佈的《中國薪酬發展報告》顯示,“十一五”期間,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1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66.8萬元,而基層工作崗位薪酬增幅卻並不明顯。

    為此,今年全國兩會前,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改革和規範國企高管薪酬體系”,中央首次將高管薪酬“限高”頗具新意。

    對症下藥,為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參考

    據記者了解,此類調查國資委自2007年以來每年都會開展,但調查結果從未公佈。在全國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大背景下,國資委啟動這項調查具有積極和重要意義,有利於增加摸底的透明度,增強公平、公正性。

    “摸清家底”最重要的意義便是為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參考,推動收入分配改革。”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遲福林説,近年來,通過多方面措施,我國行業薪酬差距由4.88倍縮小到4.48倍,企業高管薪酬與社會平均工資的差距也有所縮小,但電力、電信、油氣等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薪酬差距仍然很大,與百姓的期盼仍有較大落差。“應當破除壟斷因素,提升分配規則的透明度。”

    並且,由於我國分配模式長期以來一直實行的是“低工資、多補貼、泛福利”,導致分配製度不健全、分配秩序不規範,補貼和福利沒有標準,合理性難以明確判斷,由此滋生了腐敗和隱性收入。

    專家認為,這次調查不光針對國企,還將調查範圍延伸到與國企相關的其他社會領域,有助於掌握較為全面的情況;此外,國企在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做好國企資金的管控,對整個社會具有示範意義,也彰顯了國家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決心。

 
 
 相關鏈結
· 前7個月全國國企利潤同比增7.6% 增幅有所回升
· 重慶市長黃奇帆:繼續深化改革 促進國企更好發展
· 湖北副省長許克振要求加快國資國企重大改革工作
· 上半年全國國企利潤增7% 地方國企利潤下降10.6%
· 山西近日出臺措施:國企招聘信息須統一公開
· 兩部門要求國企力爭招收高校畢業生人數高於往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