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8105個漢字成為中國擁有首批“身份證”的方塊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27日 18時4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孫鐵翔、吳晶)記者27日從教育部獲悉,《通用規範漢字表》日前公佈,收錄其中的8105個漢字成為中國擁有首批“身份證”的方塊字。

    “此次公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是信息化時代漢字規範的新起點新發展。”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張浩明27日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説,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相繼發佈了多項漢字規範,然而近年來,這些標準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生活的需要,社會通用層面字量需要儘快擴充,常用字需要重新遴選,網絡用字亟待規範,漢語走向世界也需要標準。

    此次公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將8105個字分為三級,其中一級字表為常用字級,收字3500字,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標準;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常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此外還有兩個附表,分別是《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和《〈通用規範漢字表〉筆畫檢字表》。

    “漢字不是越多越好,每個領到‘身份證’的漢字都經過了層層篩選。”字表研製組組長王寧説,古往今來漢字的字樣多達十幾萬,但是真正有用的字種是有限的。

    有關專家經過對2005年到2012年出現的漢字進行梳理,統計出每年都出現的字共計7177個。

    據了解,研製工作歷時10年,先後修改90余稿。召開各種研討會120余次,海內外專家、學者4000多人次參與討論,近40個主要用字單位和行業主管部門為字表提供資料並提出意見和建議。

    中國社科學院文史哲學部主任江藍生強調,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石,通過《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發佈,應當倡導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認識規範漢字,通過漢字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

    據悉,今後《通用規範漢字表》還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適時進行調整。 

 
 
 相關鏈結
· 教育部發佈會就《通用規範漢字表》答記者問
· 教育部國家語委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研製情況
· 2012中國上海(國際)青少年漢字藝術展在滬開幕
· “2011兩岸漢字藝術節”在台北開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