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少年的科學夢展翅飛翔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9年共獎勵800名大中小學生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黃小希)“如果不是興趣的驅使、不是夢想的激勵,或許我的科創之路在剛剛起步時就戛然而止了。”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殊榮,讓重慶市第八中學高二學生徐紫宸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科學夢。
就在幾天前,作為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青少年中的佼佼者,徐紫宸等100名青少年學生被授予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委會副主任丁仲禮介紹,這些獲獎學生有的在專業學習和科技創新方面表現出旺盛熱情和巨大潛力;有的在學術科技方面提出了獨到的創新性見解,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有的在發明、製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申請了國家專利,産生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有的在“挑戰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國內外有影響的科技創新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了各種殊榮。
2008年,剛上初中的徐紫宸發現固定式黑板粉筆灰槽既不利於衛生清潔、也不利於清潔者的身體健康。苦思冥想後,她決定把粉筆灰槽改裝為活動式,並以這份設計圖和改裝模型參加了重慶市中小學首屆“科技之星”創新大賽,榮獲二等獎。
帶著對科技創新濃濃的興趣,這個小發明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先後以《透氣、自潔、可降解的綠色環保型保鮮膜》榮獲第二十五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以《刀的遐想——重慶大足千年手工鍛打刀的研究與改進》榮獲第二十七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12年6月,在RoboCup青少年機器人世界盃競賽中榮獲世界銅獎……至今,徐紫宸已申請國家專利19項,其中,公開發明專利8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1項。
培養孩子們的創造精神,激發青少年的科技熱情。成立於2004年的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主要獎勵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績或顯示較大潛力的在校大、中、小學生。9年來,已有781名內地和16名港澳地區學生以及3名海外留學生共800名大中小學生獲得這一榮譽。
在獲獎者、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生張金松眼中,他的研究成果——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非常美妙。
“第一點,處於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電子與普通材料中的電子相比,就好像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一樣,互不干擾,高速運行。第二點,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材料本身就是一個鐵磁體,因此不需要任何外加強磁場,就可以讓電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為這個應用帶來了廣闊的前景。這意味著,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如果能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應用,那麼將很有可能開啟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張金松説,為了尋找和驗證這一效應,整個科研團隊花了4年時間,測量了1000多個樣品,“對於我自己而言,我在整個項目上花費了至少1萬個小時”。
汗水澆灌出的成功之花,格外嬌艷。2013年4月12日,張金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成果。
科學夢是促進學習的動力,科學夢是指引進步的理想。
9年來,曾經的獲獎學生,已逐漸成長為我國科技創新領域的中堅力量。他們有的參與了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有的已成長為高校科研院所的年輕教授,有的成為重要發明專利的擁有者。
“我們的老一輩科學家們為了祖國的科學事業奉獻一生,我們年輕人也應該以他們為榜樣,敢於挑戰困難,探索未知,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為實現科技強國夢奉獻青春的力量。”張金松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