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主管”網站現形記
——公安部部署江蘇警方偵破徐州“8·19”系列網絡敲詐勒索案透視
新華社南京9月7日電 (新華社記者鄒偉、史競男、朱國亮)“我看仲偉他們名頭不小,又是‘社會焦點網’‘今日焦點網’什麼的,頂著全國人大、中紀委一大堆中央部門主管網站的頭銜。而且我們企業形象好不容易做起來的,雖然知道他們純屬捏造虛構,但花錢買平安吧,我們還是服軟了……”
9月6日,江蘇徐州。坐在記者面前的受害人代表、徐州經濟開發區某地産公司經理魏某言語中充滿憤慨,又透出幾分無奈和懊惱。
日前,公安機關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製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持續發力——公安部統一部署下,江蘇警方在徐州偵破“8·19”系列網絡敲詐勒索案,4個涉嫌實施網絡敲詐勒索的犯罪團夥被打掉,虛構“中央主管”背景的“社會焦點網”等11家非法網站被查處,仲偉等16名犯罪嫌疑人被繩之以法。透過這起涉及全國7省27市縣的系列案件,審視其爆料、炒作、發帖刪帖、敲詐一條龍的犯罪鏈條,剖析其屢屢得手的原因,我們在警醒之外,顯然還應有更多追問。
網絡敲詐竟源自熟人幕後爆料
“今年6月初,我突然接到一份傳真,是一份要求核實稿件的來函。”魏某説。這封標注為“社會焦點網”發來的函中寫道,你公司正在開發的地産項目是違規建設,請儘快聯絡我們,否則在網上曝光進行負面炒作,並留下了聯絡人趙某的名字及手機號。
“一看就是假的,因為我們沒這方面的問題,就沒理睬。”魏某説。不料,過了幾天,他及公司多位管理層都接到了這位趙記者的電話,大意為來北京“談談你們公司的問題”,不然就在網上把公司的形象搞臭。
十分愛惜企業形象的魏某有些害怕,決定帶著合法手續去趟北京,跟這個趙記者説明情況。哪知在北京見面後,趙某對各種證明材料根本不感冒,看都沒看就問魏某想怎麼解決問題,隨即明言“你們這種問題我處理的多了,用錢才能解決”,開價20萬元。多次討價還價後,魏某給了5萬元錢,趙某答應不在網上發負面帖文。
魏某的麻煩並沒有結束。半個月後,他又接到電話,一個自稱姓韓、是“今日焦點網”記者的人表示,魏某企業存在違規建設問題,已在“今日焦點網”上頭條刊登。此人言語更惡劣、威脅更直接,揚言要炒得企業做不下去,如果給10萬塊錢就可以刪帖。
魏某點開“今日焦點網”一看,企業的負面新聞果然在頭條上。不知所措的他找到了一個熟人——經常自誇“本事大、能擺平媒體”的徐州經濟開發區政宣辦幹部竇玉剛。竇答應幫他用5萬元解決此事,並帶他一起再赴北京見韓某。
“竇玉剛拿著錢去見對方,沒讓我一起去。”魏某説,幾個小時後,竇玉剛就表示“搞定了”。
如釋重負的魏某多次向竇致謝。一個多月後,警方端掉這一犯罪團夥,連帶偵破這起案件。直到此時魏某才知道,“趙某”和“韓某”都是犯罪嫌疑人仲偉等假扮,且與竇玉剛是一夥兒的,設計讓自己一步步落入圈套——
警方查明,2013年5月,身在徐州的竇玉剛“爆料”給在北京的仲偉,説魏某公司的項目屬於違規建設。仲偉問是否屬實,竇表示不用問了,材料已經準備好。幾天后,竇去北京將材料交給仲偉;仲偉又到徐州實地“調查”一番,拍了一些照片以增強可信度。隨後,仲偉以“社會焦點網”趙姓記者的身份發傳真、打電話要挾,敲詐了魏某公司5萬元。
竇玉剛得知後,告訴仲偉“錢給得太少了,這件事情可以再發帖”。仲偉安排人發帖後,以“今日焦點網”韓姓記者的身份再次敲詐魏某公司。此時,竇玉剛應邀出面,他向仲偉謊稱,仲偉第一次拿錢被魏某錄音了,還説魏某有黑社會背景,嚇唬仲偉不敢拿錢。於是,魏某第二次給的5萬元被竇獨吞。
這是仲偉團夥最後一次作案,還沒來得及依約刪帖,就被悉數抓獲。警方查明,2010年以來,該團夥在江蘇、安徽等地作案61起,敲詐200余萬元;僅在徐州經濟開發區一地就得手7起,獲利73萬元。
“魏某的案子反映出一個典型的網絡敲詐勒索犯罪鏈條。”辦案民警説。敲詐帖文一般是爆料人提供或從網上搜尋,並有專業寫手進一步修改。然後以兩種方式敲詐:一是向被敲詐單位發核稿函,或告知負面新聞在網上發表;二是發帖後再利用網絡推手大肆炒作,以此敲詐錢財。如敲詐成功,則刪帖或不予刊登,事後集體分贓;如不成功,繼續擴大炒作,以報復被敲詐單位。
警方介紹,仲偉團夥分工明確,且專業性很強:首犯仲偉經營網站,有多年網絡敲詐“經驗”;負責爆料的竇玉剛等人或能接觸政府內部信息,或四處蒐集負面信息;負責撰寫、加工帖文的阮某是中學教師,文筆較好,還充當網站編輯出面談判;負責網站管理、發帖刪帖及組織網絡“水軍”炒作的黃某是軟體工程師,具有較高的網絡信息技術水平。
仲偉團夥是被打掉的4個團夥之一。該4個團夥還彼此勾結,相互爆料、分別實施敲詐。警方查明,他們近年來在各地大肆作案120余起,涉案金額300余萬元。目前,相關工作尚在進一步進行,案情還在不斷擴大。
三兩個人編造“中央背景”為何屢屢得手?
辦案民警介紹,45歲的團夥首犯仲偉是江蘇金湖人,原先在《今日中華》雜誌(中國今日焦點網)工作,期間接觸到了網絡這條生財之道,便開始借敲詐大賺“黑錢”。特別是2010年8月敲詐徐州經濟開發區某機械有限公司時,仲偉與前來協調的宣傳部門工作人員竇玉剛結識,竇便成為仲偉團夥的核心爆料人之一。
“第一次見面時,仲偉説他的網站很牛,是中央部門主辦的,要是在他的網站上發負面新聞,肯定會讓上級部門下來查。”竇玉剛供述。
那次敲詐中,仲偉到手5萬元,當他把其中1萬元作回扣給竇玉剛時,作為受害方代表的竇欣然收下。這樣,原本站在對立面的兩人,發現彼此臭味相投,於是決定結成團夥,大家一起發財,開價根據每次事件的大小來定。
因為幾乎每次都能順利解決,竇玉剛在當地的名氣越來越大,被看做“能擺平媒體”的能人,這也是魏某被敲詐時找竇玉剛幫忙的原因。但是,除了“一起發財”,竇玉剛還有其他目的:他養著兩名情婦,敲詐所得大部分都用於此;他屢屢“爆料”再出面“滅火”,是為了打造一個“有本事”的形象,為自己將來提拔積累“政績”。
仲偉沒想到,“中國今日焦點網”後來被依法取締,為了繼續敲詐,便開始自建網站。2010年、2012年,他通過虛假注資,分別註冊了南京卓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緯業焦點(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還在北京公司名下註冊了“社會焦點網”“社會網”“時代焦點網”“今日焦點網”“今日視點網”和“現代焦點網”6家網站。
然而,這6家網站其實只有黃某一個網管,所有事務由仲偉一個人説了算。
“我就是想通過報道社會上的負面新聞和賺取點擊量來賺錢。”仲偉向警方承認,自己並沒有記者證,許多“爆料”也基本不核實,但卻能屢屢得手。這是為什麼呢?
警方指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內外勾結。仲偉團夥中有竇玉剛這樣的政宣辦工作人員;另一個以樊宇肖為首犯的團夥中有一名江蘇宜興宣傳部門幹部。這些體制內的人掌握一些企業、單位違規的線索後,便爆料給體制外的團夥成員,一邊從外部威脅施壓,惡意炒作、誇大事實;一邊通過政府內部週旋協調,軟硬兼施脅迫就範。
同時,這些犯罪團夥刻意虛構“顯赫身份”,極力顯示自己“能量很大”。例如,仲偉團夥為了唬人,給自己的名片、核稿函都印上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中紀委等單位主管網站”的字樣,偽造“全國人大辦公廳”相關批復的公函;在談判時,屢屢提及全國人大、中紀委、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國家機關。樊宇肖團夥則偽造大量“新聞工作證”,編織記者身份。這讓社會公眾一般很難辨別,受害單位甚至想不到去核實。
“這些虛張聲勢的伎倆確實能騙倒很多人。”另一家受害單位、安徽淮北某項目公司負責人彭某説,當時他就是被仲偉等人的“名頭”嚇到了,以為中央部門要下來查,趕緊破財消災了事。
辦案民警介紹,仲偉為了作案方便,經常使用趙、孫、韓三個假姓氏,手機號碼也分門別類,向不同地區敲詐就使用不同的手機號。仲偉平時還閱讀一些法律法規方面的書籍,琢磨怎樣提高敲詐得手幾率,以及如何逃避打擊。
警方還發現,受害者的某些心態也助長了敲詐者的囂張氣焰。一些被敲詐單位確實存在違規現象,一旦被揪住不放,哪怕對方添油加醋、肆意誇大事實,也不敢聲張,任由對方勒索。
還有一些被敲詐單位不存在所謂負面問題。“可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一家受害單位負責人説,明知對方造謠,但一旦在網上惡意炒作,廣大消費者難辨真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仍會給企業帶來很大負面影響,所以從維護形象、保障發展考慮,不得不花錢買平安,很大程度上縱容了網絡敲詐者。
誇張的是,在這種心態主導下,該企業在2011年先後被仲偉等3個團夥用同樣手段分別敲詐20萬元、10萬元和10萬元。
網絡敲詐應如何有效遏制?
審訊中,一些犯罪嫌疑人交代,為了掩飾其犯罪行為,多冠以“廣告費”“加盟費”的名義。一家受害單位負責人與仲偉見面時,仲偉直接扔過來一份表格,“上面寫著10萬元到50萬元不等的各種廣告價位,你就在上面選一個,直到他們覺得滿意為止。對方啥話也不説,但大家心裏都清楚,至於後面到底做沒做廣告,我們也沒心思去管。”
仲偉還總結出了一套“經驗”:如,敲詐帖文一般都是在自建網站上發。網站不能太大,百度搜索看到就行;如果網站影響力太大,發的帖子被轉載太多,刪帖時就會很麻煩,“自己的網站容易控制,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辦案過程中,警方還發現了一些問題——
“仲偉2010年在南京棲霞區工商局註冊成立南京卓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萬元人民幣。實際上,仲偉以6000元價格請代理公司出資、驗資成立,公司成立後,代理公司就將註冊資金抽出,實為空殼公司。”辦案民警説。
2012年,仲偉故技重施,花2萬元請代理公司出資、驗資,在北京昌平區工商局註冊成立緯業焦點(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這也是一家空殼公司,每月以300元的價格請代賬公司做賬、開票,成為仲偉團夥走賬的重要平臺。
竇玉剛還表示,對於政府、企業來説,最怕的就是那些網站,沒有部門管,想登什麼就登什麼,全是野路子,敲你沒商量。
“這些恰恰暴露了網絡監管的不少漏洞,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河海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建文教授説,互聯網被用於違法犯罪,不法分子以較低成本即可造成較大社會危害,加強監管刻不容緩。
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表示,當前需要進一步規範各類網站的權責歸屬及管理制度,各有關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堵塞監管漏洞,而不能出了問題一關了之,必須探索新的管理手段,實現對網絡監管和治理常態化、機制化、法制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周漢華建議打防並舉,加快網絡立法步伐,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和依法懲戒力度,以高壓嚴打態勢給違法犯罪分子形成強大威懾。
多位專家指出,還應當引導廣大公眾和企業單位,一方面要遵紀守法,身正不怕影子斜;另一方面要形成正確的網絡觀,不能將網絡片面地視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政府有義務著力提高民眾的網上鑒別能力,告知如何辨別非法網站,受到網絡敲詐如何應對;同時,要加強典型案例曝光、剖析,讓公眾看清敲詐勒索者的真面目,自覺加入譴責、舉報、辟謠的行列中來,形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圍殲之勢,剷除其滋生蔓延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