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民時評:以深化改革助民資破“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09日 07時23分   來源:人民日報

    激活民間資本的政策信號十分清晰。剛剛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為民間投資參與市場競爭進一步“鬆綁開路”,提出儘快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産業導向、有利於轉型升級的項目,全面清理和修訂有關民間投資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等一系列措施。

    向民間資本開放市場,是既定政策方向。自2005年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非公36條”、“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措施,並放開了一部分壟斷領域。但是,由於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仍然沒有消除,民間資本的市場行為還是遭遇了各種“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的阻礙。

    事實證明,打開這些看得見或看不見的“門”,除了明確政策導向外,還需要配製有針對性的鑰匙。抑制民間資本活力與合理流動的因素是什麼,就配什麼樣的鑰匙。目前的問題主要在於“四缺”:一是缺乏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細節,民間資本不知如何“叩門”;二是缺乏適用性強的制度保障,民間資本不敢“叩門”;三是缺乏審批和監管的清晰劃界,民間資本不願“叩門”;四是缺乏既得利益的退出機制,民間資本“叩”不動門。

    激活民間資本的新措施,既是有針對性的補缺,也有很強的操作性。在壟斷性較強的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項目,是“量化開放”,這對於固守地盤的慣性無疑具有警示之效。全面清理和修訂相關法規條文,是“量化修法”,對於開放民間投資形成阻礙的規章制度,不存在保留死角之説。制訂操作性強的市場準入規則,既能消除開放民資的模糊地帶,也是對姿態性開放、文件式開放的有力糾偏。

    這些新舉措,有利於打消民間資本的憂慮徬徨。也要看到,僅僅削平市場準入的門檻,還不足以完全激活民間資本的活力。踏進門檻後的民間資本,能否適應新的開放態勢實現轉型升級,能否在公平透明的競爭秩序中獲得平等競爭地位、能否在可預見的投資損益和風險管控等方面獲得相應保證,對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健康發展軌道同樣至關重要。這也就意味著,在市場開放的同時,還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打破原有體制和慣性的滯阻。

    事實上,激活民間資本的舉措,本身就是以開放促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之所以牢固,是因為在其構成中既有行政的材料,也有市場的材料。行政職能與市場職能的混淆,使其成為民間資本合理使用的障礙。讓民間資本能夠在市場中充分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能夠普遍成長為市場良性競爭主體,開放和改革,須臾不可分離。市場開放,倒逼著從市場準入到市場審批和監管的改革,而這些改革的疊加,就是政府與市場權力的清晰劃分。

    從這個角度看,激活民間資本的新措施,具有改革的“涓滴效應”之用。事實上,國務院首次請全國工商聯開展第三方調查,評估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這本身就是一項有力的改革舉措。將這樣的改革推進下去,以“涓滴效應”匯流成河,市場才能形成共贏生態,經濟增長才能獲得永不衰竭的內生驅動力。

 
 
 相關鏈結
· 溫州市21日開建國內首條民資參股的城市軌道交通
· 王文彪委員:引進民資 市場推進 向環保要紅利
· 浙前三季度GDP增7.7% 民資及製造業投資逆勢增長
· 甘肅建新興産業生産性服務體系並向外資民資開放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