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甘肅果農見證“三北”防護林的華麗轉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10日 15時11分   來源:新華社

“地球綠飄帶也是我們的搖錢樹”
——甘肅果農見證“三北”防護林華麗轉身

    新華社蘭州9月10日電(記者 王宏偉、譚飛、張欽)

    大地增綠,農民增收。對於甘肅省靜寧縣新華村農民楊盼年來説,這個中國夢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

    沿蜿蜒山路走進楊盼年的果園,但見蘋果樹枝繁葉茂,枝頭碩果纍纍。從山上眺望,流經此地的葫蘆河兩岸鬱鬱蒼蒼,樹綠蓋住了土黃。

    楊盼年説:“十多年前家裏還種麥子,老天年年旱,有一年打千把斤麥子就‘歪’得不得了。現如今一畝果園收入差不多1萬元。”

    楊盼年家鄉的連片果園,也是我國綠色長城“三北”防護林的一部分。實際上,國家近些年來在“三北”防護林建設中,把生態改善與群眾致富結合起來,針對“三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劣、群眾貧困的實際,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兼用型林種樹種。

    國家林業局統計,我國在黃土高原、新疆綠洲、燕山山地建成了三大特色林果産業帶,面積達到400多萬公頃,年産幹鮮果品3600多萬噸,約佔全國産量的三分之一,産值達到537億元以上。特別是在黃土高原地區的渭河、汾河、涇河流域,蘋果種植面積已達到150多萬公頃,年産果品1200多萬噸,接近全國産量的二分之一。

    在甘肅省,像楊盼年這樣借助國家生態工程脫貧致富的,不乏其人。甘肅省莊浪縣水洛鎮果農郭金平的果園,如今已從傳統的果園“晉級”為現代化的家庭林場:天上豎起防雹網、林下鋪了黑地膜,樹枝挂沙袋練“肌肉”,蘋果套袋子做“美容”。

    郭金平説:“這是防護林,也是‘搖錢樹’。”

    在十年九旱的甘肅省平涼市,林地面積與1978年相比增長了5倍,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六成,林果業總産值突破32億元。平涼市委書記陳偉説,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北”工程,使國家有投資、生態得修復、農民有收益,實現了從“要我護綠”到“我要護綠”的轉變。

    而據國家林業局介紹,“三北”工程經濟林比重已由工程建設初期的二十分之一提高到目前的四分之一左右。

 
 
 相關鏈結
· 圖表:截至2010年寧夏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共造林逾75萬公頃
· 截至2010年陜西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共造林逾284萬公頃
· 圖表:截至2010年山西省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共造林逾172萬公頃
· 圖表:截至2010年內蒙古三北防護林造林逾580萬公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