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王宇、王培偉)隨著有關上海自貿區內相關配套金融改革話題的熱議,我國金融領域的改革日漸駛入快車道。如何看待當前我國金融改革,下一步我國金融改革將有哪些新看點,又將呈現出怎樣的改革路徑,備受市場關注。
改革緊迫性凸顯
繼6月20日銀行間市場上演“利率高企、錢流緊張”現象之後,資本市場因光大證券的“烏龍”操作而出現有史以來罕見的大幅波動。分析人士認為,近期的一系列金融事件,凸顯出在當前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國金融改革的緊迫性。
“從近期的金融市場的波動,聯絡到影子銀行風險、地方融資平臺隱憂,可以説,我國已經到了必須進一步加快金融改革的階段。”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認為。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看來,今天我國金融體系很多方面依然停留在為傳統經濟增長動員資金的定位上,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越來越多難以調和的矛盾和問題正在凸顯,改革亟須加快推進。
“要以金融改革來化解當前經濟金融體系中存在的金融風險。”巴曙松撰文指出,從我國歷次金融風險的化解經驗來看,加快改革是尋求防範和緩釋風險的有效途徑。當前,經濟運行中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為地方融資平臺、影子銀行、企業杠桿率偏高等帶來的金融體系風險收益錯配和期限錯配。這些風險的化解必須依賴於更加富有效率金融市場和更加市場化的金融機構,消除資金價格的雙軌制,引導資金按照市場規律優化配置。
金融改革有望再提速
如果放置到一個中長期時段來觀察,今天我國金融改革正進入到一個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
在過去數十年間,無論是1979年起開始構建基本的現代金融體系,還是1994年以來開始“建章立制”基礎上啟動市場化改革,我國金融改革重在為金融市場化建設夯實基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金融機構日益多元,金融市場日益壯大,但與此同時,仍存在融資結構不合理、存款利率未放開、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等發展障礙,金融改革的硬骨頭依然存在,改革亟須完成實質性突破。
而最近的種種跡象顯示,當前我國金融改革已駛入快車道,有望實現突破性進展。
7月19日央行宣佈,將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這是繼去年年中我國宣佈放寬存貸款利率波動幅度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又一關鍵一步。
8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我國盤活貨幣存量、加快金融改革有了新舉措。
9月6日,我國時隔18年重啟國債期貨交易,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成為加速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環。
此外,作為存款利率市場化的突破口,大額可轉讓同業存單業務已由商業銀行申請上報監管部門,這意味著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也將進一步推進。
而作為上海自貿區的相關金融制度創新,包括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一系列金融改革也有望在自貿區內先行先試。
“以上舉措都屬於改革的深水區,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我國金融改革將有實質性突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判斷。
市場化將是下一步金融改革主脈絡
專家指出,面對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的新要求,只有堅持市場化導向,進一步釋放金融體系活力,才能有效分散金融風險,為實體經濟轉型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市場化仍將是未來我國金融改革的主脈絡。此前公佈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規劃明確闡釋:在5年間,調整金融結構,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明顯進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逐步實現;金融機構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這一改革框架,凸顯出金融改革市場化的取向。
“如果説上一輪金融改革主要致力於改革微觀金融機構,新一輪金融改革的重點則應逐步轉移到構建制度、完善市場、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上來。”巴曙松認為,下一步應從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改善金融機構股權結構等方面進一步推進改革。
對於今年的改革,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日前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所做報告指出,下一步在金融改革方面將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推動探索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強化風險防範制度建設,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