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5日(新華社記者 南辰)國務院12日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內容中,多項與汽車及相關産業相關。記者認為,這將對中國汽車産業的轉型升級産生倒逼作用。新能源汽車發展慢、低速汽車升級難、黃標車淘汰難、車油不匹配、能源轉綠難等多年的“老大難”問題面臨全新的外部環境推動力,這正是中國下決心治理“霧霾危機”給汽車業帶來的轉型發展機遇。
新能源汽車零排放優勢更加凸顯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到: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採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
其中,“採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堪稱給力。這是繼2011年底,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四部門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積極研究針對新能源汽車落實免除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以及2012年7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出臺後,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又一重大鼓勵。對此,地方有關部門應當不折不扣地狠抓執行。
尤其是科技部部長萬鋼近日在2013中國汽車産業發展國際論壇透露,國務院正式批復出臺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辦法,四部門正在制定實施細則,不日將正式啟動。主要內容有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開放市場,以試點城市為核心擴大輻射範圍,改變原有補貼方式等。記者認為,與上一輪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辦法的實施背景相比,中央和地方加大對細顆粒物治理的考核力度,將從頂層設計的高度抓住“牛鼻子”,同時依靠更科學的補貼辦法,清除在推廣新能源汽車過程中的地方保護主義,以及依然要限牌、搖號等“玻璃門”。一直以來對發展純電動汽車存在的“路線質疑”也可以偃旗息鼓了。同時,新能源汽車未來有可能因為零排放的優勢,獲得重污染天氣不限行等更多“隱性補貼”。依靠更多補貼實惠,以及社會環境賦予使用者的更加綠色環保的“炫綠”效應,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有望加速。
老舊機動車淘汰應本著契約精神、法治精神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到: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採取劃定禁行區域、經濟補償等方式,逐步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註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範圍的黃標車。
長期以來,黃標車等老舊機動車的淘汰一直是困擾大城市的難題。因為這部分車輛排污量非常大,但是根據今年5月1日實施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通常所説的私家車無使用年限限制,對行駛60萬公里的引導報廢。因此,環境保護如何與對私人財産使用權的保護博弈成為焦點。
目前,北京等大城市採取雙管齊下的思路,一方面設立黃標車限行區域,一方面加大報廢或轉出補貼力度。從國務院公佈的行動計劃看,劃定禁行區域、經濟補償等方式也成為加快淘汰黃標車的主要思路。
記者認為,由於黃標車淘汰完後,國一、國二標準的機動車難免會成為“環保末位淘汰制”的重點,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有必要從法律高度明確機動車“環保淘汰風險”,建立合理的淘汰補償標準,本著契約精神、法治精神,讓公共政策在私家車提前報廢、轉出導致的殘值受損和公共環境保護中尋找平衡點。
“冒黑煙”的低速汽車産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到:加快推進低速汽車升級換代。不斷提高低速汽車(三輪汽車、低速貨車)節能環保要求,減少污染排放,促進相關産業和産品技術升級換代。自2017年起,新生産的低速貨車執行與輕型載貨車同等的節能與排放標準。
長期以來,保有量很大的低速汽車一直是機動車領域的“尷尬地帶”。這部分車輛多在農村、城郊作為貨運或者非法客運使用,安全性能、環保性能極差。不但是交強險中的理賠大戶,冒黑煙的排放水平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更不可輕視。2009年,根據汽車産業調整振興規劃的要求,國家曾經安排資金,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以及購買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在汽車下鄉的過程中,一部分低速汽車被淘汰、更換。但是由於低速汽車保有量巨大,這部分機動車造成的環境污染依然不容忽視。自2017年起,新生産的低速貨車執行與輕型載貨車同等的節能與排放標準,這將直接倒逼國內低速汽車産業轉型升級。
“必須明確的是,對機動車的調控和嚴格限制不意味著不發展,而是要在一定範圍內健康發展。”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丁焰強調説,“我們的目標是保證老百姓可以充分享受汽車帶來的便利,又可以獲得清潔的空氣,在這個基礎上促進和優化汽車工業發展。”
記者認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給中國汽車業帶來的既有壓力,也有動力。以行動計劃為重要實施綱領的未來5年,既是中國汽車産業科學發展、加速升級、由大轉強的戰略機遇期,也是中國汽車消費和汽車社會向綠色環保轉型的重要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