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多年前,一條橫貫歐亞的“絲綢之路”,讓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緊緊相連。寧夏,曾是當年這條“經貿玉帶”上的必經驛站。
穿越時光隧道,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這裡。
金秋9月,“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在鳳城銀川展開美麗的容顏。“塞上江南”向世界發出了盛情邀約:傳承友誼,深化合作,共同發展。
寧夏,開啟合作發展“新絲路”,搭起經貿交流“彩虹橋”。
大平臺:“寧夏特色”成為“寧夏優勢”
不沿邊不靠海,寧夏卻要邁著大步“走出去”,靠什麼?
寧夏地處新亞歐大陸橋國內段的中樞位置,是我國華北、東北等地區通往中東、中亞最便捷的陸空通道,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區內還具備農業、能源、旅遊等資源優勢。
寧夏647萬人口,35%為回族,民族和睦,社會和諧,發展蒸蒸日上,與阿拉伯國家與生俱來的地緣、人緣、情緣關係和共同的文化紐帶,成為寧夏“向西開放”的重要優勢。
2010年,寧夏作為東道主與商務部、貿促會共同主辦了首屆中阿經貿論壇。三年來,18位中外國家領導人、195位中外部長級官員及93位駐華使節蒞臨大會;76個國家、地區和國際機構,5000多家國內外企業,30000多名客商參會參展;共簽訂合同項目201個,合同金額2547.56億元。中阿經貿論壇逐步發展為由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區共同參與、面向全球的國際性重要平臺。
“深化互利合作,鞏固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發展,進一步凸顯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影響和積極作用。寧夏自古就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融的紐帶,現在則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 時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的高虎城去年對中阿經貿論壇的成功舉辦給予積極評價。
2012年,經國務院批准,中阿經貿論壇正式更名為“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被賦予了更高的歷史使命。
新引擎:“寧夏通道”匯集“世界目光”
9月,全球客商的目光聚焦中國內陸這個兩大經濟體和文明體交流融合的盛會。這是一個新的經濟“大引擎”,對於寧夏的發展意義重大。
一條由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匯聚的“寧夏通道”正在形成:寧夏先後與15個國外省、市簽訂了友好城市關係協議書,簽署中阿大學校長論壇《銀川宣言》、《中阿廣播電視合作論壇銀川宣言》、《中阿金融發展戰略框架倡議》三個宣言倡議,簽訂生態環境、新能源開發、沙漠化防治10多個戰略合作協議。
與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相繼實現了清真食品認證標準的對接。今年3月1日,以寧夏地方標準為基礎制定的《清真食品認證通則》在甘肅、寧夏、青海、陜西、雲南五省區正式實施。
在阿聯酋、埃及等國家設立了6個境外銷售中心,寧夏特色産品遠銷92個國家和地區,23類新能源、新材料産品打入國際市場。
這條通道,更是推動多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中阿合作的共贏平臺,蘊藏著無限商機。
在第二屆中阿經貿論壇上,中阿雙方代表強調,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主要是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從商貿往來起步,中國對阿拉伯經濟事務的參與已經擴展至能源勘探開發、工程承包與勞務輸出等多個領域。
分析人士預測,中阿兩大經濟體聚合之後,注重謀求在農業、新能源、高科技和金融領域取得突破,會為全球經濟注入向上爬升的動力。
大戰略:“中阿攜手”打造“世界舞臺”
“中阿攜手,面向全球。”2013年中阿博覽會的主題,向世界展現中國胸懷。
中阿博覽會是國家賦予寧夏的重大歷史責任,讓其成為涵蓋政治對話、經貿合作和文明交流更廣泛意義的國際化博覽會。在全球經濟下行時,中阿雙邊貿易額總體卻逆勢上揚。2012年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
在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開幕式上,時任“主賓國”阿聯酋外貿部長魯卜娜·卡西米信心滿滿地宣佈:“在未來的兩年中,我們有信心將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貿易額提高至3000億美元。”
借著中阿合作的東風,2012年,中國政府批准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設立銀川綜合保稅區,並採取綜合措施加以促進。“我們支持寧夏與阿拉伯地區加強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培育中阿合作的新平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在出席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開幕式上説。
2013年中阿博覽會,這個由寧夏搭建起的“彩虹橋”,處處凸顯出國家戰略意義。在商務部、貿促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作為主辦單位的基礎上,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民委等28個國家部委成為2013年中阿博覽會組委會成員單位。
本屆博覽會實行“主賓國”機制,繼阿聯酋之後,科威特成為今年中阿博覽會的主賓國;博覽會的五大活動板塊多項分會論壇都將實行部區聯辦:與農業部共同主辦中阿農業合作論壇,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同主辦中阿廣播電視合作論壇等;博覽會圍繞中阿合作的農業、能源、金融、文教旅遊等重點領域,設置了“5+2”板塊,內容更加聚焦和突出,市場化運作程度提高,專業化水平增強。
“彩虹橋”不僅僅是面向中阿的通道,更是面向全球開放的大舞臺。如今,借著中阿博覽會之勢,寧夏正在發力騰空。(記者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