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林暉、許正)9月20日,黑龍江下游幹流撫遠站水位退至87.49米,低於警戒水位0.01米。至此,嫩江、松花江、黑龍江幹流均全線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終止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持續兩個多月的東北特大洪水防禦戰正式告一段落。
今年東北汛情是在1998年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之後,東北地區迎來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15年之後再遇洪魔,人們欣慰地看到,東北地區水利基礎設施更加牢固,應急保障機制更加健全,防汛應對更加從容。一樣的洪水,帶來不一樣的災情。
三季連澇 暴雨如注——松花江、黑龍江流域主要江河告急
“今年從春天到夏天,我們就沒閒過。先是冬天降雪偏多,隨後春汛嚴峻,緊接著就進入夏天主汛期。”提起今年防汛工作,吉林省防汛辦常務副主任王勝孝感慨萬千。從冬到夏,東北地區遭遇了罕見的“三季連澇”,進入主汛期,降雨強度又驟然升級。
來自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入汛以來,黑龍江全省共發生13次高強度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降雨441.4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28%;吉林省共出現14次強降雨過程,平均降雨量51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7%。
在東北西部部分地區,全年降雨量不過400余毫米,而今年主汛期一天之內的降雨量就超過200毫米,有人這樣比喻:“一天之內下了半年的雨”。
雨區高度重復,土壤趨於飽和,水位快速上漲……這與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何其相似。從前方水文站傳來的汛情驗證了人們的焦慮:嫩江上遊發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黑龍江幹流嘉蔭至蘿北江段發生1951年以來最大洪水,同江至撫遠段發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第二松花江上遊發生超20年一遇大洪水……
汛情就是命令。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黨委政府、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廣大幹部群眾迅速行動起來,積極組織開展抗洪搶險工作;遠在北京的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與松花江防總緊急會商,分析研判雨水情、汛情和防洪工程運行情況,20多個工作組先後領命趕赴現場;受災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迅速啟動防汛應急響應,上萬軍民上堤搶險救災,保衛家園。
攤開一張松花江流域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松花江有南北兩源,南源第二松花江發源於長白山天池,主要流經吉林境內,北源嫩江從大興安嶺啟程,沿黑龍江、吉林兩省邊界蜿蜒前行,在黑龍江省肇源縣三岔河匯成松花江幹流。今年的流域性強降雨過程使得松花江南北兩源洪水齊發,地處兩江匯合處的黑龍江省肇源縣堤防壓力陡然加大。
“死守肇源堤防!”有“兩江要塞”之稱的肇源縣全民動員,進入應急戰鬥狀態,165.68公里兩江堤防全縣設防,30多名縣處級幹部全部駐堤分段值守,鄉村幹部全部堅守一線,機關幹部組成應急搶險、安全轉移、物資調配、衛生防疫等14個推進組,1.3萬名幹部群眾和部隊官兵日夜堅守。8月25日8時,松花江幹流最高洪峰順利通過肇源江段……
洪水沿著松花江幹流一路奔向東北方向,在中俄邊境附近的同江市匯入黑龍江幹流。此時此刻,同江大堤可謂險象環生。這裡不僅承泄著松花江上遊所有來水,俄羅斯境內洪水也匯入黑龍江,兩江匯流的同江大堤遭遇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隨時有潰口可能。廣大幹部群眾和解放軍指戰員晝夜奮戰在蓮花河回水堤、三江口至街津口等險工弱段,與洶湧的洪水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搏鬥,排除了一處又一處險情,在岌岌可危的泥土壩上硬是又築起了一道近百公里長的白色長堤……
面對特大洪水,各級政府科學決策,搶險救災有序有力,軍民團結齊力戰鬥,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確保了流域幹流、重要支流、大型水庫、大中城市、主要交通幹線和重點工礦企業的安全,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在這個不尋常的夏天交上了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
錯峰調洪 科學調度——水利工程構築起抵禦洪魔的堅強屏障
溯嫩江而上,在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一座名為尼爾基的水利樞紐拔地而起。這是1998年洪水之後,我國在嫩江流域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當記者日前來到尼爾基水庫時,眼前的一庫清水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很難想象得到,僅僅半個多月前,這座嫩江幹流唯一的水利樞紐正經歷著建庫以來最嚴峻的一次“大考”。
入汛以來,尼爾基水庫以上流域共發生18場連續降水過程,累計降水量455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多43%,超越1998年列歷史同期首位。其中,7月15日至8月15日為期一個月的累計降水量達263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多87%。
持續降雨匯成洪峰,向嫩江中下游逼近。此時,尼爾基水庫6小時最大入庫流量為9440立方米每秒,為超50年一遇的入庫洪峰值。面對嚴峻形勢,松花江防總審慎決策,科學調度,將水庫下泄流量調整為55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達42%,將水庫上遊超50年一遇洪水削減至嫩江下游及松花江幹流10至20年一遇的中等洪水,有效減輕了下游省(區)的防洪壓力。
狙擊洪魔,保衛人民,離不開逶迤千里的堅固堤防,離不開削峰攔洪的水利樞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設,特別是1998年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後,做出了災後重建、整治江湖、興修水利的戰略部署,松花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設步伐顯著加快。
1998年以來,國家共安排松花江流域水利建設投資約450億元,建成了尼爾基等一批流域控制性工程,完成了規劃內124座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新建和加固了大江大河干流堤防3000多公里,重要防洪保護區、重點防洪城市堤防工程初具規模,松花江流域現已初步形成以堤防為基礎,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為骨幹,與支流水庫調蓄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洪體系。目前,幹流堤防基本可抵禦20至50年一遇洪水,沿河干流城市主城區基本可抵禦100年一遇洪水。
作為防禦洪水的“耳目”,水文信息作用重大。目前,松花江流域各類水文測站已由1998年的215處增加到1370處,報汛手段已由1998年時的電報方式改為網絡傳輸,信息收集時間由當初的2小時左右縮短為20分鐘,預測預報準確性、時效性大幅提升。
與1998年相比,東北地區防汛抗洪的基礎設施更加健全,增添了與洪水搏鬥的底氣。與此同時,隨著雨情水情預測預警和江河水庫綜合調度能力的提高,面對桀驁不馴的洪水,又增添了幾分“智慧”。
豐滿水庫和白山水庫是第二松花江上遊重要水利樞紐。8月16日,第二松花江上遊洪水來襲,松花江防總科學實施白山、豐滿水庫聯合調度,其中白山水庫將最大入庫流量從9270立方米每秒削減到40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達57%,豐滿水庫將最大入庫流量從10700立方米每秒削減到18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達83%。在確保水庫安全的前提下,兩大水庫還盡可能推遲最大放流時間,與嫩江洪水錯峰,為松花江幹流“爭取”了7天的“消化”時間。
通過科學調度、精細調度,防汛部門有效統籌了庫區淹沒損失和下游保護目標的關係,防洪效益得到充分體現。
居安思危 砥礪奮進——防汛應對更加從容有力
位於吉林省大安市的月亮泡水庫擁有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但對於周邊十幾萬群眾來説,優美的名字並不能帶來安全感。1998年的夏天,這裡就“開了口子”,周邊5個鄉鎮17個村屯被淹。
今年汛期,月亮泡再次告急,躁動的洮兒河不斷往水庫注入洪水。更為嚴峻的是,庫外嫩江水位持續高於庫內水位,這意味著月亮泡水庫暫時無法向嫩江泄洪,只能像個氣球一樣越來越鼓!
洪水驚濤拍岸,堤防險情頻發。為了堤外的萬畝良田和十幾萬百姓的安全,除了死守大堤,別無選擇。
8月28日,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泥土堆就的月亮泡6號壩在夜裏遭受7級北風威脅,捲起的巨浪不斷沖刷著大堤。千余名武警官兵和幹部群眾並肩作戰,徹夜苦幹,硬是把受風浪侵襲的多處不足2米寬的壩體險段填充到6米寬以上。一夜未眠,月亮泡挺住了!
于得利老人家在庫邊的月亮泡鎮煥新村,在他73年的人生經歷中,4次見證過月亮泡潰堤的慘痛過程。“最近的一次搶險經歷就是1998年,當時全村人全部上堤搶險。然而,堅守了28天之後,還是因為水位太高漫堤了。”
在他的記憶裏,當時搶險設備和物資還十分落後,村民們開著農用四輪車甚至趕著牛車馬車裝運沙土。“當時在水裏打樁建防浪墻全靠人力啊,水裏站著幾個人扶著樁子,堤上的人掄錘子砸,半個小時才能打一個樁。”
15年後的月亮泡,大堤迎水面依然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木樁,但這些都是用挖掘機打的,平均下來打個樁不到一分鐘時間。10臺大型機械隨時待命,16萬條編織袋、8000平方米無紡布、15噸鐵線等搶險物資早早運抵,為搶修大壩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
月亮泡搶險經歷的變化,是整個東北抗洪搶險變遷的一個縮影。
15年來,抗洪理念更加科學。不給洪水出路,洪水就不給人類出路。抗擊洪水,並不是一味硬扛,而要“能進能退”:進就是搞好巡查巡護、加固堤防、抗洪到底;退就是做好預案、能守則守、絕不盲守,遇到險情能夠及時撤離,確保參加搶險的官兵和幹部群眾安全。“能進能退”的思想,充分體現我國從“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的重大理念轉變。
15年來,防汛預案更加完善。“水到堤腳人上堤。”針對不同水位變化,各地及時發佈相應應急響應,及時組織幹部群眾上堤巡查,防患于未然。同時,加固、搶險、轉移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各項組織有條不紊,使得災區人民面對無常的洪水底氣十足。
15年來,物資保障更加充分。今年防汛期間,國家防總先後向東北三省區調撥價值10424萬元的防汛物資設備,各地先後投入編織袋、無紡布、砂石料、救生衣等防汛物資價值10.91億元,投入運輸設備42萬班次,機械設備14.77萬台班,為奪取抗洪搶險的最後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15年來,生命至上理念更加深入。為了守護人民、保衛家園,災區主要領導包段包堤、責任到人,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吃住在一線、轉移安置群眾,爭做群眾生命的守護神。面對險情,廣大幹部群眾與洪水賽跑,為生命搶時,逐村逐戶組織人員避險,多少人嗓子喊啞、手掌磨破、衣衫濕透……
每一場洪水,都是對防汛抗洪能力的重大考驗。遇災害而反思,因教訓而奮進,中國人民在與洪水的戰鬥中必將更加從容,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