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9月26日電(記者張京品)《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自2009年批准實施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規劃》中十大工程累計到位投資47.5億元,取得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自治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包括生態保護、生態建設和支撐保障3大類10項工程,其中包括天然草地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及保護區建設、重要濕地保護、農牧區傳統能源替代、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安全屏障監測等。規劃建設期限為23年,計劃總投資155億元。
據介紹,工程實施以來,班戈、錯那等6個縣草地工程區産草量提高60%以上,植被高度提高50%以上,安多、康馬、浪卡子、錯那4個縣植被覆蓋度提高40%以上,草原生産力明顯提高。此外,拉薩至山南至日喀則地區雅江防護林體系已初見成效,有效保護了沿江一線數萬畝農田、草場,拉薩、山南和日喀則地區大風天氣明顯減少。
與此同時,通過實施防沙治沙工程和防護林建設工程,雅江河谷土地沙漠化面積呈收縮趨勢,中度向輕度、重度向中度的沙漠化逆轉過程較為明顯。其中重度沙漠化面積由2003年的259.87平方公里下降到2012年的181.66平方公里。
除了顯著的生態效益,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還提高了農牧民群眾的收入。據了解,隨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的全面落實,西藏全區從事森林資源管護的人員已達8萬餘人,年管護收入由2008年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2012年的5萬多元。此外,西藏全區已有20多萬戶農牧民用上了清潔的沼氣能源,每戶每年可節省1000多元的燃料費,改善了農牧區生産生活條件。
西藏以其獨特的氣候特徵、地理位置和多樣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資源,被譽為“亞洲水塔”和“世界氣候調節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加強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要把西藏建設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