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從 "一"到"十" 安徽小崗農民收入結構發生裂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08日 18時4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10月8日電(記者孔祥迎、蔡敏)80歲的關友申吸著煙,悠閒地坐在村頭廣場上,邊曬太陽邊觀看“美好小崗杯”籃球友誼賽。“小崗人均純收入今年要超過12000元,現在農民也要好好享受文化娛樂生活。”他得意地説。

    因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推動農村重大變革的“分田到戶”秘密協議上摁下手印,關友申是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農民。記者近日走進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關友申領著我們參觀他家兩層樓的農家樂。

    小崗村去年接待遊客70多萬人。老關家農家樂一個月純收入至少1萬元。加上種地、兒子在村裏當保潔員、兒媳養殖野雞出售,老關説:“俺這一家一年掙上十四、五萬元不成問題。眼下,小崗人不再會只種地,圖溫飽了,村裏掙錢的渠道很多,守在家門口也能致富。”

    安徽省財政廳下派幹部、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張行宇告訴記者,大包乾前小崗人只有靠種田這一種途徑獲得收入,而今,小崗人已由過去單純的種糧收益向發展現代農業産業園、自主創業、工資性收入、家庭財産性收入、土地流轉收入、從事第三産業等十多條途徑多元化發展,收入結構發生明顯裂變,2012年,小崗人均純收入突破了萬元。

    “小崗青壯年現在外出打工的非常少,因為家鄉的掙錢機會比有些中小城市還多。”幾年前從江浙地區打工返鄉的關正金説。

    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崗30多年前可是個出了名的貧困村,大多數村民常年在外逃荒要飯。

    在關友申的記憶中,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一家人從沒吃過一頓飽飯,平時經常把討回來的餅頭、鍋巴頭放在簍子裏曬乾了,餓了就煮著吃。

    1978年11月,小崗村率先實施大包乾後,“一夜越過了溫飽線”,但很長一段時間裏,村民們只會依靠傳統種糧掙錢,青壯年不得不外出打工貼補家用,一直沒能實現富裕。

    21世紀的小崗村村民在外來幹部的帶領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始探索在自家門前發展多種産業的道路。

    從2001年開始,小崗村陸續發展起葡萄、養羊、蘑菇等特色種植、養殖業,一部分農民把家裏的土地租給企業或者産業大戶,自己則到企業上班。

    小崗人還把目光瞄向工業,引進投資,建起了工業園。鋼構廠、節能設備廠、面業加工廠陸續入駐。家鄉産業快速發展讓很多在外打工的小崗人回歸故里。

    33歲的大學生農民楊越嶺看上去不像個“羊倌”:近視鏡、白襯衣、頻繁接聽手機……而事實上,他已是小崗村有名的養殖大戶。

    “小楊給小崗人帶了個自主創業的好頭。”小崗村黨委副書記余謙説。如今,楊越嶺的500多頭黃淮白山羊每年可實現10萬元凈利潤。

    楊越嶺“回鄉”的態度和當初“離鄉”時一樣堅決。“當年遠走,是因為遠方的機會多;後來回來,是因為家鄉的機會多。”他説。

    2001年,學機電專業的楊越嶺大學畢業後直奔廣州,進入一家臺企,職位一直做到車間主任。

    如今,楊越嶺的養殖場聘了6個村裏人幫忙。在他的帶動下,小崗村現有10多戶人家養羊,楊越嶺義務為他們進行技術指導並聯絡銷路。

    談起未來,他説,等養羊的規模擴大至1000頭後,就進行“戰略轉型”,把養殖、種植、“農家樂”結合起來搞“家庭式農場”。越富越想富,越富越會富,小楊的設想反映了小崗村民在增收致富過程中的不懈追求。

 
 
 相關鏈結
· 圖表:4817元是怎麼掙到手的?——解析上半年農民收入構成
· 解析上半年農民收入構成:4817元是怎麼掙到手的?
· 圖表:2012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7%
· 農業部:確保2013年農民收入實際增速達到7.5%以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