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科技部部長的憤怒警示了什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12日 19時2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姜偉超)“憤怒”“痛心”“錯愕”科技部部長萬鋼11日連續用了這樣三個詞,表達對當前科研經費管理使用中違紀違法問題的感受。科研經費被濫用時有所聞,但讓科技部部長激憤如此,表明科研領域懲治腐敗任務艱巨。

    除了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提到的兩起涉嫌貪污科研經費大案,媒體報道的一項調查結果也佐證,科技部部長的憤怒事出有因。據中國科協調查:我國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的僅佔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依據目前我國每年投入科研經費1萬億元左右來估算,這是一筆讓人驚悚的鉅額資金。

    近年來,從兩會代表委員到專家學者,多次指出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呼籲加強和改進科研經費管理。這些呼籲為何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根本原因只有兩個字:利益。

    從已曝光的案例看,少數科研人員與管理人員不當使用科研經費已成“慣例”,一些地方和高校還形成了利益鏈:專家學者們爭搶課題“要經費”,項目組成員巧立名目“花經費”,管理者以權謀私“批經費”。發錢的和花錢的成了利益共同體,誰還願意去真正改變現行科研經費管理辦法?

    科技要創新發展,必須全面深化改革,科研經費管理也必須從改革入手。需要用改革的辦法對體制機制動大手術。科研經費的審批式、暗箱式、粗放式管理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衡量科研工作成果,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如果動輒數十萬元的科研經費從審批到使用,既“秘而不宣”,又“紙上談兵”,一味依據申請報告決定經費、以論文水平評價科研成果,甚至裝樣子、走過場,最終只會浪費科研經費、助長腐敗。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科研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不僅關係科研工作,也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剷除科研腐敗,不是懲處幾個“蛀蟲”那麼簡單。期待有關部門要將憤怒能轉化為實際行動,用體制機制改革規範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減少浪費,遏制腐敗。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風清氣正度國慶
· 新華時評:有夢的節日更美好
· 新華時評:立足國家戰略 大膽推進改革
· 新華時評:責任意識重在敢於擔當有作為
· 新華時評:壓縮數量提高質量 為"虛胖"的會議瘦身
· 新華時評:莫讓公款送禮玷污朗月清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